get tech:智能穿戴设备能取代器官吗?-亚博安卓

亚博安卓
智能穿戴设备能取代器官吗?
发布时间:2015-12-29
出品:科普中国
制作:get tech
监制: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一个小小的手环可以分析出一个人每日走步情况、睡眠程度、甚至性爱的情况。智能穿戴设备逐步成熟,对人类健康情况监控似乎比医疗设备还精准。可穿戴设备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它是否能替代人类器官?
一、可穿戴设备是怎样发展的?
可穿戴设备最早是在赌场里为作弊诞生的,早在上世纪60到70年代,最早的可穿戴设备被发明出来,用来增加在赌桌旁的胜率。
1961年,麻省理工学院的数学教授edward thorp在他第二版的赌博指南《beat the dealer》中提到,他发明的可穿戴计算机在轮盘赌博中作弊成功,为佩带者带来44%的优势。


1961年 可穿戴电脑

  此后,可穿戴设备发展并不迅速。
20世纪80年代,计算器腕表流行。世界首款手腕计算器——pulsar在1975年年末正式发布,并随即流行。1981年,还是高中生的steve mann把一部6502计算机连接到了一部带钢架的背包上,控制摄影装备。这款设备的显示屏是连接到头盔上的取景器,mann对可穿戴设备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1972年 可穿戴作弊器

  当时,可穿戴设备技术虽然很先进,但是对消费者来说,并非刚需。
科幻电影对可穿戴设备的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1984年电影《终结者》放映,在电影中,机器人所看到的现实世界图像上被加入了一层计算机界面,这个设备,和现在的谷歌眼镜理念有些类似。


1975年 腕表式计算器

  1987年,首款数字助听器问世,但是由于它的设计体形庞大,这类设备并没能取得商业上的成功。1994年,发明计算机背包的steve mann制作出一款可穿戴摄像头,并实现了将图像上传到网络的功能。2000年,首款蓝牙耳机发明。2002年xybernaut poma可穿戴pc问世,这款设备就像是把磁带录音机戴在了头上。


1981年 背负式电脑

  2003年,世界首款完全数字化的起搏器vitatron c-series问世,这款设备可以让医生在18秒内下载好病人的信息。2006年,耐克和苹果联合推出了nike ipod,一款允许用户将自己的运动同步到ipod当中的运动套件。耐克随后还推出了数款带有ipod专用口袋的服饰。2009年,ww200可穿戴计算机由glacier computers所发布,主要为了用户能在紧急情况下获得大量的信息,并具有防水功能。
2013年,谷歌眼镜发布,可通过语音识别和侧面的触控板来进行控制。谷歌眼镜是一款固定在眼镜上的光学头戴显示器,通过语音控制,可以用wifi上网。三星发明了智能手表,可使用蓝牙和安卓手机相连接。日本汽车制造商日产发布nismo智能手表,可以为驾驶员提供平均时速、油耗和驾驶员心率等信息。售价120美元。


(1984年 终结者语言)

  misfit推出水下物理活动监控器shine。2014年,有关苹果iwatch的传言甚嚣尘上,这可能是一款能够通过wifi上网的智能手表。
二、可穿戴设备在技术上有过哪些创新?
从技术角度来看,可穿戴设备的发展比移动大潮发展快,成本低廉的传感器和芯片,让很多关注科技的小公司也可以设计生产复杂的可穿戴设备,可穿戴设备的应用,不需像智能手机一样,依托可靠的移动互联网服务。只需要简单的蓝牙连接或其他协议与智能手机通讯,就能实现可穿戴设备的创新。
可穿戴设备想要实现的目标,是使用户快速了解自己的设备,快速处理快节奏的生活。misfit(可穿戴设备厂商)的首席执行官sonny vu设计的可穿戴设备还有一个目标,即让可穿戴设备要么好看,要么看不见。


1994年 无线网络摄像头

  可穿戴设备功能的不断增强,可以便捷地解决人们生活中的点滴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也改变了人们对自己身体器官的需求。将可穿戴显示器戴在头上,肉眼的作用显得微乎其微,将检测脉搏的设备戴在身上,忽视了人体五脏本身复杂的自我调理功能……
三、可穿戴设备行使器官功能?
可穿戴设备替代器官行使功能,也许并不是坏事。使用可穿戴设备取代器官,也许会更好地帮助我们应对身体的疾病。
举例来说,可穿戴设备在解决听力问题起到了重要的贡献。它的第一代产品是助听器,通过线性放大功能,把声音放大。随着助听器的发展,人们发现简单助听器不能解决不同情况的听力损失问题,于是出现了第二代dsp芯片的数字助听器,可以根据频率的不同,使助听器非线性放大声音,更适合用户。


1987年 数字助听器

  第三代的助听器通过声音模拟数据模型,对噪音进行识别,通过智能手机位置判断场景,使助听器声音处理程序自动切换用于不同的场景的处理程序。
第四代助听器与手机电话结合,是使用2.4ghz蓝牙连接的助听器。
第五代助听器,结合芯片、电源、语言处理程序、麦克风,试图为听力严重损失的用户提供更多的服务。在将来,这项技术有望代替耳朵。
智能设备还可以替代什么器官?人工眼睛?人工心脏?存在无限的可能……但更重要的是,它将是“需求”、“技术”、“跨学科集成”的真正结合。

亚博安卓-365亚博网站app亚博安卓的技术支持,运行
文章内容仅为作者观点,不代表中国科普博览网、中国科普博览网运行单位、中国科普博览网主办单位的任何观点或立场。
科普中国系列品牌网站: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