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科学院,感受数学之美!-亚博安卓

杨乐院士:把中国人的名字写到“数学书”上

2005-10-9

“永远不要放弃你的理想,不要被一时的得失所迷惑,这样才会不负此生。”这是杨乐对自己几十年人生历程的感悟。

杨乐在初二年级的时候,学到很多定理都是以外国人的名字命名的,觉得很不服气,就下定决心,一定要把中国人的名字写到数学书上,他做到了。

杨乐不乐

杨乐临危受命担纲四个研究所合并的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院长。这些年来,该院不仅完成了基础数学研究方面的工作,还在应用背景上做出了对国民经济和国家安全有极大作用的工程,如新华财经指数的发布、农业粮食产量的预报以及在其他信息科学、能源科学、生命科学方面的研究工作。外界的评论包括他身边的同事眼里,他本就是个很有管理力度和策略的院长——这有点出乎意料,数学家难道也会做官?

记者忍不住问杨乐:“在做官员和研究员之间,你选哪个?”风度儒雅的杨乐毫不犹豫地回答:“当然是研究数学。”
这个回答,或许包含了杨乐在出色的官员和伟大的数学家两个角色中,暂时别无选择的不快乐。

杨乐可乐

杨乐自述,他不到5岁就进了南通师范第一附属小学,一直到初中一年级,也谈不上自觉性。就读的南通中学学习环境非常好,也没有特殊要求我这样的学生。我的习惯是,上课专心听讲,当堂就能消化所学的内容,课外认真阅读参考书,动手做习题。这样,学得很轻松,成绩突出,数学考试从来不需要复习。

看来大数学家的成才好像没太大秘诀。但他承认,当前中小学里爱好数学、成绩好、又学得比较轻松的学生不太多,多数学生对学习数学缺乏兴趣,花的力气不少,但成绩并不好,数学成了学习的负担。大多数学生很难达到理想的数学水平和能力。

他以为,其中有教材内容过多过繁的原因;有教师教得不够活的原因;更有现行应试的影响。因此,在教学内容上坚持“少”而“精”的原则,目的是训练能力,让学生在短短的时间内做完,不需要把特殊的、技巧复杂的解题方法加给学生,不应让相当多的学生感到是沉重的负担。只有在学生学得比较轻松的情况下,才能培养兴趣,并把知识真正变成自己的能力。他开玩笑地说,学生自制能力不强,别说为国家、为科学,就是为自己学,也不见得都能坐得住。

关于数学竞赛、特长班等,杨乐则认为专门的刻意的竞赛不宜提倡。数学竞赛应该主要针对高中生,并且只限于对数学有兴趣的同学,作为业余爱好去鼓励。

杨乐说,数学教育是基础教育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对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分析能力、推理能力、计算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是“素质教育”的内涵之一。研究生的培养、高层次人才所特别需要的创新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数学基矗但一些家长对奥林匹克数学竞赛过于迷恋,大可不必。

杨乐好乐

数学家的快乐究竟是什么呢?杨乐答:“数学世界的快乐和农民土地收获的快乐是一样的。攻关的时候好比农民耕耘时,要冥思苦想,非常辛苦。但一旦成功,那快乐是很纯粹的。”

在杨乐办公室里,我们见到了电脑,也见到了成堆的文稿。有了计算机,还需要稿纸和笔,用人脑计算吗?院士杨乐对这个幼稚的问题也依然认真回答。他说,计算机其实最早便是数学家发明出来的,一切科学的基础都离不开数学做基础,一个数学基础好的人,他去做其他学科如管理、金融、财贸等,都有较好的组织领导能力,因为数学可以训练人的创新能力、严谨周密的思维能力,在处理其他事物时,依然会有种纲举目张的能力。

如果说记者以前听这番话会不解,那么,当后来我们了解到目前的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是在研究内容不同、评价体系不同的四个单位基础上,大家一致推荐杨乐来改革统领成一个机构,且目前证明很成功这一事实时,我们相信了一个优秀的数学家,是可以在各方面都优秀的。

“可是,为什么20世纪70年代时,您在无比艰苦的条件下做出了重大的数学研究成果,而今天的物质条件远胜当年,我们反而很少听到有什么优秀数学人才脱颖而出呢?”

院士杨乐的脸色凝重起来。他对记者说:“的确,数学作为一种基础学科,前些年曾遭到外界的冲击。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初一些年轻人就去国外深造了。现在,国家对基础学科的研究投入增加了很多,而基础研究是一个长期的、寂寞的工作。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目前做的工作就是为更多年轻人创造一个良好的研究数学的环境。”

为了有更年轻的数学家出现,挚爱数学研究的院士杨乐愿以伯乐之乐为乐。

杨梅 发表于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