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科学院,感受数学之美!-亚博安卓

王元: 从“安、钻、迷”谈科学教育

“我本人不是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但好在今天是研讨会,讲错了,大家可以批评。”这就是我国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元在首届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论坛上发言时的开场白。朴素的言语里体现了学问家做事的严谨与谦虚,平和的语气中添加了老人待人接物的和蔼与亲切。

不要空谈科学

科学教育在当今的教育界不再是一个新名词,它已成为现在的中小学不断完善的教育体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重视科学教育,用科学的方法教书育人,是学校和老师应该遵循的一项原则。


  究竟什么是科学教育?如何进行科学教育?现在不少学校实际上存在着很大的误区。这也是现行教育中存在的一个弊端。

世界上很多著名人士都曾对这一概念作出阐释,19世纪中叶,英国哲学家、社会学家斯宾塞在《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文中突出了科学知识的价值,第一个系统阐述了其科学教育思想。

在今天,王元认为,科学教育已有了更为深刻和重要的内涵,我们目前所强调的科学教育在大范围内应是对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的认识教育。而科学教育目标则可以分为促进人发展的目标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目标,前者是科学教育本体功能的体现,后者是科学教育外在职能的体现。总的来看,科学教育育人目标与科学教育内涵的发展是一致的。从最初的注重知识、技能到关注方法与过程,到关注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把握科学本质。就这一点,王元院士指出,现在的科学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应该加强对科学手段的培养,要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浓厚兴趣,不应只是空谈,应重视在方式、方法上的应用。

科学教育在当今已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开展各式各样的科学教育活动也已成为学校的一个重头戏。然而,在大力宣扬科学教育的今天,我们是否忽略了一个更为重要的问题——基础教育,本末倒置的现象在如今的教育界已有滋生的苗头。

就这一点,王元院士有很深的体会,学生只有学好了基础课程,才能进行学科内的拓展,研究深层次的问题。他指出,平面几何体系和解析几何理论等知识,这些都出现在现今中小学生所学的数学课本中,这些内容都是经过长时间的检验,是最基本的数学知识。所以在中小学的学习阶段,掌握这些数学的基本内容与技巧是一项非常必要的任务,要明白这些知识的道理。基础不好,什么研究也做不成。

众所周知,王元院士在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研究中取得过若干卓越成果,而在国内也曾一度出现过“哥德巴赫猜想”热,一些并无扎实基础知识的人,盲目地投入大量精力去做这一经典难题。很多人给王元院士寄来信件,提供各种各样的答案,说自己已经证明出了“哥德巴赫猜想”, 有一位大学生给王院士寄来的研究文章,他看了一分钟就发现了“一个中学数学知识方面的错误”。对此,王元院士指出,对于知识的学习,应是以课堂教学为主,而课堂教学的主导则是老师,老师教,学生学,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到什么时候也是受用的。如果连一些基本的数学知识都掌握的不牢,就去研究“哥德巴赫猜想”(要证明所有的偶数都是两个素数的和),显然这是不现实的。

王元认为,一个人的心态决定了他做事的方向,也决定了事情的成功与否。如果说打好基础是学好科学的前提,那么,培养良好的对待科学的态度,则是学好科学的保障。培养老师与学生良好的对待科学的态度,对于科学教育而言也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王元院士就此还特别介绍了科学院前副院长兼党委书记张劲夫同志在上世纪60年代提出了“安、钻、迷”的学习精神:所谓“安”,就是将心沉下来学习与做研究,一点也不要浮躁;“钻”,就是要十分专心地钻进去;“迷”,就是对待科学要着迷,做到废寝忘食的程度。王院士在向记者解释所谓“迷”时,还补充道,就是对科学要有浓厚的兴趣。没有兴趣是搞不好科学的,这要靠“安”、“钻”才能达到“迷”。他认为,只要有了这种精神,学习与研究就可以搞得很好。

这位年过古稀的老人,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伟大的科学、教育事业。他对待科学的认真精神,他教导后辈的谆谆话语,足以让人受用终生。

实习生 贺佳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