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博览馆-亚博安卓

src="/gb/nav/kepu_top_gb2312.js">

邓小平:中国有一千个陈景润就了不得

1975年,正值“文革”动乱之际,邓小平同志一度主持中央日常工作。他力排众议,以挽狂澜于既倒的扭转乾坤之势,重整山河。在“高天滚滚寒流急”的日子里,这位伟人犀利深邃的目光,同样没有忘记给处于逆境之中的陈景润投去深情的一瞥。

面对着恶毒攻击陈景润等科学家“走白专道路”的一派胡言,邓小平拍案而起,斥责:“什么白专道路,总比占着茅坑不拉屎强!”当他了解到陈景润顽强拼搏的传奇式经历和出类拔萃的业绩后,无限感慨地说:像陈景润这样的“世界上公认有水平的”科学家,“中国有一千个就了不得”。  

    

“我和邓小平同志握手啦”

1978年春天,耐人品味而又令人荡气回肠。我们不得不由衷地敬佩邓小平这位伟大政治家的战略目光,他复出之后,一是旗帜鲜明地支持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大讨论,“莫道浮云能蔽日,我唤东风扫长天”,向禁锢全党全国人民思想的“两个凡是”发出强有力的挑战,为解放思想扫清了道路;二是亲自领导了科学教育文化的拨乱反正,呼唤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又一个群星灿烂的“科学的春天”。   

3月18日,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陈景润应邀出席了大会。盛况空前。劫后余生的中国科学界的群英,重新汇聚一起,他们中的不少人还来不及抚平心灵和肉体的创伤,便匆匆消融在春光万顷的百花园中了。

陈景润第一次看到了邓小平,他兴奋得像个孩子,目不转睛地注视着主席台上那熟悉的面孔,聚精会神地聆听邓小平在开幕式上的激动人心的讲话。阵阵掌声如浪涛,直落心田深处。陈景润一直在寻思:邓小平的话,几乎把他多年来心里想说的全讲出来了。入情入理,入耳入心。北京余寒未尽,人们期盼已久的科学的春天,真的来了。

长期以来,陈景润久居陋室,他深深地钟爱着数学,钟爱着自然科学中被誉为皇后的精灵,为此,不知遭受了多少的磨难和屈辱。当听到邓小平在报告中说到:“大量的历史事实已经说明:理论研究一旦获得重大突破,迟早会给生产和技术带来极其巨大的进步。”他高兴得拼命鼓掌。那张平日总是苍白的脸,漾着绯红。他研究的经典数论中包括哥德巴赫猜想等一系列理论难题,得到邓小平的高度肯定,还有什么能比自己的劳动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充分肯定更为高兴的事呢?  

陈景润当然无法更深入地了解此时邓小平对中国前途和命运的深沉思索。、

1976年10月,党中央一举粉碎了“四人帮”,全党全国人民扬眉吐气,欢欣鼓舞。陈景润也跟着高兴了好几天。但不久人们就发现,现实并非如想象的那样顺畅,“两个凡是”的原则造成了两年徘徊的被动局面。

邓小平在论述了“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的问题之后,话锋一转,亲切地询问:“怎么看待科学研究这种脑力劳动?科学技术正在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生产力,那么,从事科学技术工作的人是不是劳动者呢?”  陈景润捕捉着回荡在会场上那带着浓重四川口音的每一句话语,拾取阳光、雨露。“他们的绝大多数已经是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自己的知识分子,因此也可以说,已经是工人阶级自己的一部分。他们与体力劳动者的区别,只是社会分工的不同。”

邓小平同志这段对中国知识分子的科学的评价,激起了几千名与会代表的强烈共鸣。陈景润看到所有的人们都在欢呼雀跃,热烈地鼓掌,脸上洋溢着发自内心的笑容。陈景润在想,我也是工人阶级的一分子吗?多年来,他一直回避着这个问题。在他的印记中,政治仿佛就是整人,他处处躲避,但就如故乡的一句俗话:“躲过了初一,躲不过十五。”被整了多少次,他已经记不清了。现在邓小平同志庄严宣布: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长期无端强加在头上的“紧箍咒”被解除了。

陈景润觉得邓小平同志有一段话,仿佛是专门为他和类似命运的知识分子洗刷耻辱的:“四人帮”胡说“知识越多越反动”,鼓吹“宁要没有文化的劳动者”,把既无知又反动的交白卷的小丑捧为“红专”典型,把孜孜不倦,刻苦钻研,为祖国的科学技术作出贡献的好同志诬蔑为“白专”典型,这种是非关系、敌我关系颠倒,一度在人们的思想上造成很大的混乱。

什么是白专?什么是又红又专?这是被“四人帮”搅成一团乱麻的问题。陈景润一直被无端地诬蔑为“白专典型”,有一段时间,甚至被剥夺了从事业务的权利。在最困难的时候,是毛主席、周总理和邓小平等党和国家的领导人支持了他。今天,这个缠绕在人们心头的结,终于被邓小平解开了:“一个人,如果爱我们社会主义祖国,自觉自愿地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工农兵服务,应该说这就表示他初步确立了无产阶级世界观,按政治标准来说,就不能说他是白,而应该说是红了。”

邓小平话音一落,一片排山倒海似的掌声,顷刻回荡在科学春天的欢声笑语中。 此时此刻一直被当作“白专”典型的陈景润的心情,更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邓小平的话说到他的心坎里去了,他如释重负,扣在他头顶上的“白专”的帽子终于被邓小平亲自给摘掉了,压在他心头一块沉重石头一起被搬掉了。从此他可以不必再藏着、掖着地搞研究,可以堂堂正正地做科研了。此时身在“白专”漩涡中心的人物陈景润对于邓小平的话有比常人更深刻的感受。

科技工作者从来都没有像今天这样畅快淋漓,从来都没有像今天这样心情舒畅。邓小平以势如破竹高屋建瓴的气魄,将凝聚在千千万万知识分子心头的乌云,扫荡殆尽,拭目四望,碧空如洗,万木争荣。正如郭沫若在全国科学大会上以《科学的春天》为题的书面发言中所描绘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科学的春天已经大踏步地走来了,让我们张开手臂,去拥抱它吧!陈景润虽然没有郭沫若那样的诗情敏捷,但他的感受,同样是如此昂扬、振奋。

面对着数千名意气风发的科学工作者,侃侃而谈的邓小平也情不自禁地为之激动了。中国是有希望的。他诚恳地嘱咐在科研部门做党的工作的领导同志,要把科学研究工作搞上去,还必须做好后勤保证工作,为科学技术人员创造必要的工作条件,并把它列为党委的工作内容。说到这里,这位世纪伟人提高了嗓门,真诚地说:“我愿意当大家的后勤部长!”一个党的领袖,甘当科技人员的后勤部长,这种襟怀品格,令在场所有的人感动,陈景润的眼睛湿润了,他是很少流泪的,这一回,他流泪了。 

邓小平同志的报告结束之后,他接见了一批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陈景润幸运地被列在其中。

一代伟人向他走来,微笑着,向陈景润伸出了那双扭转乾坤的手,千山肃立,万壑屏声。整个世界都注视这个极为难得的历史镜头。

陈景润立即跨上一步,用双手紧紧地握住了邓小平的手。温暖、有力,千言万语,尽在这无声一握之中。

陈景润孩子似地笑着,邓小平亲切地嘱咐他,要注意身体健康。并且告诉身边的工作人员,要尽量给陈景润创造更好的工作条件。语重心长,情真意切。这是科学大会上最动人的一幕。应当感谢摄影师 ,把这一瞬化为了历史的永恒。

“我和邓小平同志握手啦!”陈景润当天就把喜讯告诉了数学所的所有同事。这是陈景润最为幸福、激动的一天。

时间过去了30年,重温邓小平同志的这个讲话,依然感到十分亲切,它是一篇气势磅礴的解放知识分子的宣言,是一面引领人们崇尚科学,开拓创新的旗帜。科学技术,这一关系到我们民族命运和国家兴衰的课题,从来没有被如此完整、系统的阐述,也从来没有引起如此高度的重视,它被排在了国家建设发展大计的首位。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