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科学院,感受数学之美!-亚博安卓

用数学方法研究钟摆与光等物理现象的惠更斯

惠更斯(christiaan huygens,1629~1695)荷兰物理学家、天文学家、数学家、他是与牛顿同一时代的科学家,他对力学和光学的研究与发展都有重要的贡献,在数学和天文学方面也有卓越的成就。他是近代自然科学的一位重要开拓者。他建立向心力定律,提出动量守恒原理,改进了计时器。


       1629年4月14日惠更斯出生于海牙,他的父亲是一位大臣、外交官和诗人,他常与笛卡儿等科学家来往。惠更斯自幼聪明好学,思想十分活跃。他多才多艺,也受到当时的名人笛卡儿的直接指导。他动手能力也很强,13岁时就自制一台车床,他的父亲曾亲热地叫他为“我的阿基米德”。16岁时进莱顿大学攻读法律和数学,两年后转人布雷达大学,1655年获法学博士学位,随即访问巴黎,在那里开始了他重要的科学生涯。

惠更斯获得了博士学位后,在1663年他访问英国结识了不少著名的学者,像牛顿,和其他皇家学会的会员。惠更斯在阿基米德等人著作及笛卡儿等人直接影响下,致力于力学、光学、天文学及数学的研究。他善于把科学实践和理论研究结合起来,透彻地研究和解决问题,因此在摆钟的发明、天文仪器的设计、弹性体碰撞和光的波动理论等方面都有突出成就。1663年他被聘为英国皇家学会第一个外国会员,1666年刚成立的法国皇家科学院选他为院士。

惠更斯最早取得成果的是数学,他曾首先集中精力研究数学问题,表现出在数学上有十分突出的才干。从1651年起,他对各种平面曲线,如悬链线、曳物线、包络线、对数螺线、二次曲线、曲线求长法等都进行过研究,在22岁时就发表过关于圆、二次曲线、复杂曲线、悬链线、椭圆弧及双曲线的著作,他还研究了浮体和求各种形状物体的重心等问题。

惠更斯还是概率论的创始人之一,他对于概率问题等发表了一些论著,1657年发表的《论赌博中的计算》,就是一篇关于概率论的科学论文,他在微积分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就,显示了他在数学上的造诣。

研究钟摆运动的数学特点,发现了悬链曲线和离心力的问题           

当时,惠更斯的兴趣集中在对天体的观察上,在实验中,他深刻体会到了精确计时的重要性,因而便致力于精确计时器的研究。当年伽利略曾经证明了单摆运动与物体在光滑斜面上的下滑运动相似,运动的状态与位置有关。惠更斯进一步确证了单摆振动的等时性并把它用于计时器上,制成了世界上第一架计时摆钟。这架摆钟由大小、形状不同的一些齿轮组成,利用重锤作单摆的摆锤,由于摆锤可以调节,计时就比较准确。在他随后出版的《摆钟论》一书中,惠更斯详细地介绍了制作有摆自鸣钟的工艺,还分析了钟摆的摆动过程及特性,首次引进了“摆动中心”的概念。他指出,任一形状的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绕一水平轴摆动时,可以将它的质量看成集中在悬挂点到重心之连线上的某一点,以将复杂形体的摆动简化为较简单的单摆运动来研究。

在力学方面的研究,惠更斯是以伽利略所创建的基础为出发点的。在《论摆钟》一书中还论述了关于碰撞的问题。大约在1669年,惠更斯就已经提出解决了碰撞问题的一个法则“活力”守恒原理,它成为能量守恒的先驱。惠更斯继承了伽利略的单摆振动理论,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他把几何学带进了力学领域,用令人钦佩的方法处理力学问题,得到了人们的充分肯定。惠更斯从实践和理论上研究了钟摆及其理论。1656年他首先将摆引入时钟成为摆钟以取代过去的重力齿轮式钟。在《摆钟》(1658)及《摆式时钟或用于时钟上的摆的运动的几何证明》(1673)中提出著名的单摆周期公式,研究了复摆及其振动中心的求法。通过对渐伸线、渐屈线的研究找到等时线、摆线。研究了三线摆、锥线摆、可倒摆及摆线状夹片。     

 在研究摆的重心升降问题时,惠更斯发现了物体系的重心与后来欧勒称之为转动惯量的量,还引入了反馈装置——“反馈”这一物理思想今天更显得意义重大。设计了船用钟和手表平衡发条,大大缩小了钟表的尺寸。他还用摆求出重力加速度的准确值,并建议用秒摆的长度作为自然长度标准。   

惠更斯在他的《摆钟论》中还给出了关于“离心力”的基本命题。他提出:一个作圆周运动的物体具有飞离中心的倾向,它向中心施加的离心力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与运动半径成反比。这也是他对有关的伽利略摆动学说的扩充。在研制摆钟时,惠更斯还进一步研究了单摆运动,他制作了一个秒摆(周期为2秒的单摆),导出了单摆的运动公式。在精确地取摆长为3.0565英尺时,他算出了重力加速度为9.8米/秒2。这一数值与现在我们使用的数值是完全一致的。他还研究了圆周运动、摆、物体系转动时的离心力以及泥球和地球转动时变扁的问题等。这些研究对于后来万有引力定律的建立起了促进作用。他提出过许多既有趣又有启发性的离心力问题。

惠更斯对摆的运动进行了专门的研究,这是他所完成的最出色的研究工作之一。他研究摆的运动时,发现了悬链线《摆线》与抛物线的区别,并将研究结果运用到计时器的设计中。多少世纪以来,时间测量始终是摆在人类面前的一个难题。当时的计时装置诸如日规、沙漏等均不能在原理上保持精确。直到伽利略发现了摆的等时性,惠更斯将摆运用于计时器,人类才进入一个新的计时时代。

提出了光的波动说,用几何作图法说明了光的反射、折射的原理

在古代和中世纪的漫长岁月里,光是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十分关心的问题。到了十七世纪,科学家们对光学现象进行了研究,他们通过大量的实验工作,奠定了近代物理学的基础。在这个时期曾经发生了一场关于光的本性问题的讨论。

惠更斯在巴黎工作期间曾致力于光学的研究。1678年,他在法国科学院的一次演讲中公开反对了牛顿的光的微粒说。他说,如果光是微粒性的,那么光在交叉时就会因发生碰撞而改变方向。可当时人们并没有发现这现象,而且利用微粒说解释折射现象,将得到与实际相矛盾的结果。因此,惠更斯在1690年出版的《光论》一书中正式提出了光的波动说,建立了著名的惠更斯原理。在此原理基础上,他推导出了光的反射和折射定律,圆满的解释了光速在光密介质中减小的原因,同时还解释了光进入冰洲石所产生的双折射现象,认为这是由于冰洲石分子微粒为椭圆形所致。惠更斯1678年写给巴黎科学院的信和1690年发表的《光论》一书中都阐述了他的光波动原理,即惠更斯原理。他用作图法解释了光的反射、折射等现象《光论》中最精采部分是对双折射提出的模型,用球和椭球方式传播来解释寻常光和非常光所产生的奇异现象,书中有几十幅复杂的几何图,足以看出他的数学功底。  

在1668~1669年英国皇家学会碰撞问题征文悬赏中,他是得奖者之一。他详尽地研究了完全弹性碰撞问题(当时叫“对心碰撞”)。死后综合发表于《论物体的碰撞运动》(1703)中,包括5个假设和13个命题。他纠正了笛卡儿不考虑动量方向性的错误,并首次提出完全弹性碰撞前后的守恒。他还研究了岸上与船上两个人手中小球的碰撞情况并把相对性原理应用于碰撞现象的研究。

惠更斯在天文学方面有着很大的贡献。他把大量的精力放在了研制和改进光学仪器上。当惠更斯还在荷兰的时候,就曾和他的哥哥一起以前所未有的精度成功地设计和磨制出了望远镜的透镜,进而改良了开普勒的望远镜。惠更斯利用自己研制的望远镜进行了大量的天文观测。伽利略曾通过望远镜观察过土星,他发现了“土星有耳朵”,后来又发现了土星的“耳朵”消失了。伽利略以后的科学家对此问题也进行过研究,但都未能找到原因,“土星怪现象”成为了天文学上的一个谜。惠更斯用自己改良后的望远镜对准这颗行星时,他发现了在土星的旁边有一个薄而平的圆环,而且它很倾向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伽利略发现的“土星耳朵”消失,是由于土星的环有时候看上去呈现线状。以后惠更斯又发现了土星的卫星--土卫六,并且还观测到了猎户座星云、火星极冠等。

惠更斯在富裕宽松的家庭和社会条件中能够比较自由地发挥自己的才能。他善于把科学实践与理论研究结合起来,透彻地解决某些重要问题,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工作方法,他的科学思想都留在他的科学论文与著作中,共有68种,《全集》有22卷,在碰撞、钟摆、离心力和光的波动说、光学仪器等很多方面都作出了贡献。1666年,他应路易十四邀请任刚建立的法国科学院院士。惠更斯因体弱多病,他全身心献给科学事业,终生未婚。1695年7月8日逝于海牙。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