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太空探测器已经抵达了太阳系八大行星和其他主要天体类型,旅行者1号甚至已经抵达日球层边界(从行星际空间到恒星际空间的过渡带);欧洲(欧空局、以及德国、英国、意大利等)、日本、印度、韩国、巴西也都在太空探索领域投入巨资……太空探索为何能如此蓬勃发展,世界各大国愿意花钱的民意基础在哪?
笔者认为,这主要在于太空探索投入的背后是高回报。
借鉴2005年美国太空基金会开展的独立评估报告,美国宇航局每年对经济的贡献大约为1800亿美元,其中60%来自太空技术公司创造的商品和服务,每1美元的投入大约能产生10美元的收益。例如,航天形成的卫星通信不仅支持电视、无线电,也支持远程医疗会诊、gps导航、气象预报和国防领域。2002年华盛顿大学的研究表明,美国宇航局为执行太空任务与各公司签订的研究合同产生的回报更为惊人,这些研发合同促使相关公司将相关技术形成商品并出售。据调查,15家相关企业获得美国宇航局640万美元的研发合同,而相关的经济效益则达到15亿美元。
太空探索的高回报不仅体现在它产生的经济效应方面,更体现在它的社会价值方面。人类对未知领域具有天生的好奇心,因此太空探索拥有强大的民意基础。自上世纪50年代开启航天时代以来,美国历届总统都很重视太空探索,在两党轮替时通常都要调整上届政府的太空政策,在竞选连任时往往又会宣布新的太空计划以争取民意,这似乎也已经成为美国政治的组成部分。宣布新的太空计划的时机往往是经过精心考虑的,载人登月、探索火星等宏大的太空计划能收到凝聚人心的效果。通过实施新的太空探索计划,可以激发国人的爱国热情,增强国家的凝聚力。另一方面,太空探索的社会价值体现在它对全民族和全人类创新精神的激励上。太空探索既是充满挑战的艰难征程,也是不断获得新发现的惊喜之旅。这种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往往可以获得大量新的科学发现,这些第一手的观测资料和发现不断扩大人类的知识疆界,直接改变了人类对世界和宇宙的认知。勇于创新、敢于挑战的太空探索,是一个文明社会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文化资产。
太空探索高回报还可以体现在对人类未来的支撑。人类生活的地球已经越来越拥挤,面临的资源环境挑战也越来越严峻。众所周知,支撑当前人类生产生活的能源主要是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等化石能源和金银铜铁等矿物资源,但随着能源和资源需求的日益增加,世界不可再生能源资源枯竭的一天早晚是要来临的。在这种背景下,科学家把解决能源需求的目光投向了外太空,其中包括科学界普遍看好的新能源——热核能,它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非常清洁的能源,而其中最好的热核燃料是氦-3,这种物质在地球上含量甚微,但在月球上的月壤中却极其丰富。在太空中收集太阳能,通过微波或激光的方式传输到地球上也是一种可能的解决途径。此外,一些地外天体上还可能拥有人类一直梦寐以求的珍稀资源。
我们生活的地球也非人类永远的家园。恐龙曾经独霸地球,它的突然灭绝是人类需要深刻吸取的教训。今年年初,小行星撞击俄罗斯引发的恐慌让我们明白人类面临的灭顶之灾其实一直离我们很近。当地球的末日临近,人类面临生存危机的时候,如何将人类的火种延续下去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我们或许需要一艘诺亚方舟,或许火星和土卫六将会是人类新的繁衍生息之地。太空探索的任务之一就是要发现人类未来适合生存的地方,发展星际旅行的技术,使人类的世纪得以延续。
冷战时期的太空探索是超级大国在太空领域的政治博弈,带有鲜明的民族主义烙印。而在新时代的太空探索中,多国参与和国际合作将越来越普遍。由于太空探索本身具有明显的社会基础和经济价值,技术主导一切将逐渐演变成内生的科学驱动。这种以科学前沿和人类天生的好奇心为推动的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正在主导太空探索的未来方向。
说明:图片来自网络,仅供示意。
原载于2014 年8 月23 日《中国航天报》,作者:郑永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