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普博览-亚博安卓

关于作者

 一个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在中国科学院计算所、计算中心和网络中心工作过,在澳大利亚科工组织dms、香港浸会学院数学系和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等处工作过,多次获国家和中科院科技奖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退休老头。现在在【中国科普博览】网“科学新语林”栏目里开设一个《数学与计算机》的个人专栏,愿和爱好数学与计算机的各界网友和青少年朋友,谈谈对数学与计算机的看法、想法。

漫谈“互联网 ”(中):“互联网 ”的实例(一)

张建中
2015年05月04日

?“互联网 ”的实例(一)

“互联网 ”可加众多领域,如互联网 金融、互联网 医疗、互联网 工业、互联网 农业、互联网 教育、互联网 家居、互联网 零售、互联网 交通旅游、互联网 广告、互联网 文化、互联网 生活服务、互联网 媒体等等,具有极其广阔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互联网 ”不是简单的 “ ”,内容丰富、精彩纷呈、影响巨大深远、深受重视,深度和广度有待进一步探讨、发展和改进,下面略举几例。

①互联网 金融

互联网金融并不是简单的“互联网 金融”,也不是复杂到与传统金融没有关联,更不是在现代金融体系之外的一个异生物或类生物。互联网金融是现代经济进入互联网时代,在金融上所表现出的新特征、新技术、新平台、新模式和新的实现形式。
金融的最基本功能是存、贷、汇,即货币资金的聚集功能、运用功能、支付功能。随着现代金融的发展,三个功能中的聚集功能、运用功能都得到了快速发展,演化出了不同的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基金等金融机构承担并实现其功能,只有支付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展并制约了金融功能的发挥、实现、深化、创新与对居民个人、组织交往和实体经济提供服务。
无支付不金融。在市场经济时代,经济和社会活动,很多都需要完成交易,促成交易完成的最后一公里是支付。虽然传统金融组织、市场、产品创新都比较发展,但是支付组织、支付工具、支付形式和支付功能的实现,与互联网时代的支付需求拉开了巨大的差距,从而促成了第三方支付的发展。互联网支付工具成就了电子商务,电子商务也成就了互联网支付工具。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构造了互联网金融的底层技术基础。
互联网时代,金融=制度 技术 信息。制度决定谁能够做金融,包括金融业务活动的法律、规则和范式,是金融功能的基础;技术提供金融功能实现的基础设施,技术变迁驱动着金融创新和功能结构;信息是金融业务活动和处理的核心与基础。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下,金融的内涵、外延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拓展和提升。现代金融的范畴已经大大突破了传统金融所能覆盖的范围和实现的功能。随着金融需求的不断创新,需要更快捷、方便、高效的金融功能实现形式来满足不断拓展的金融需求。
可通过下面的七个公式进一步了解和认识互联网金融:
1、互联网金融底层物质技术结构:金融=制度 技术 信息;
2、互联网金融的四个基本原则:供给创造需求,形式决定内容,受众决定未来,技术改变一切;
3、互联网金融的三个基本形式:互联网金融=移动金融 大数据金融 云端金融;
4、互联网金融的状态空间=互联网金融商业模式 互联网金融生态圈 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
5、互联网金融的监管:互联网金融监管=产品登记 信息披露 资金托管;
6、互联网金融的创新:互联网金融365亚博网站app的解决方案=复杂问题简单化 简单问题标准化 标准问题极致化;
7、互联网金融的本质:为人民大众服务。互联网金融正因为为人民大众服务,才获得了力量源泉、政府支持和民众拥护,因而需要大力促进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
当前中国主要互联网金融模式:第一是传统的金融借助互联网渠道为大家提供服务,即大家熟悉的网银。互联网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应该是渠道的作用。第二种模式,类似阿里金融,由于它具有电商的平台,为它提供信贷服务创造的优于其他放贷人的条件。互联网在里边发挥的作用是依据大数据收集和分析进而得到信用支持。第三种模式,大家经常谈到的p2p的模式,这种模式更多的提供了中介服务,这种中介把资金出借方和需求方结合在一起。
互联网金融的主要特点:
1、成本低。互联网金融模式下,资金供求双方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自行完成信息甄别、匹配、定价和交易,无传统中介、无交易成本、无垄断利润。一方面,金融机构可以避免开设营业网点的资金投入和运营成本;另一方面,消费者可以在开放透明的平台上快速找到适合自己的金融产品,削弱了信息不对称度,更省时省力。
2、效率高。互联网金融业务主要由计算机处理,操作流程完全标准化,客户不需要排队等候,业务处理速度更快,用户体验更好。
3、覆盖广。互联网金融模式下,客户能够突破时间和地域的约束,在互联网上寻找需要的金融资源,金融服务更直接,客户基础更广泛。此外,互联网金融的客户以小微企业为主,覆盖了部分传统金融业的金融服务盲区,有利于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4、发展快。依托于大数据和电子商务的发展,互联网金融得到了快速增长。
5、管理弱。一是风控弱,再是监管弱。互联网金融在中国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监管和法律约束,缺乏准入门槛和行业规范,整个行业面临诸多政策和法律风险。
6、风险大。一是信用风险大。现阶段中国信用体系尚不完善,互联网金融的相关法律还有待配套,互联网金融违约成本较低,容易诱发恶意骗贷、卷款跑路等风险问题。特别是p2p网贷平台由于准入门槛低和缺乏监管,成为不法分子从事非法集资和诈骗等犯罪活动的温床。二是网络安全风险大。中国互联网安全问题突出,网络金融犯罪问题不容忽视。一旦遭遇黑客攻击,互联网金融的正常运作会受到影响,危及消费者的资金安全和个人信息安全。
互联网金融模式下,金融服务边界会不断拓展,服务人群将包括几亿尚未被互联网金融覆盖的长尾互联网用户,以及迅速增长的农村手机上网用户。随着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不断深化,金融服务边界的拓展将不仅仅局限于服务的人群,金融业场景也将不断丰富。金融不再像工业时代以企业为中心、以生产为中心,而开始以普通消费为中心,金融服务和产品深度将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②互联网 医疗

在今年的两会上,首现总理政府工作报告的“互联网 ”,成为代表、委员们口中的热词,而以往代表、委员们长期关注的医改问题,也由于“互联网 ”的出现,变成了“互联网 医疗”,即如何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方式,加快推动医疗改革。
医疗改革是维护人民群众健康福祉的重大民生、民心工程,关键是群众受益,要方便群众就医,切实减轻看病用药负担,以公平可及、群众受益为出发点和立足点,坚持医保、医药、医疗‘三医联动’,用改革的办法在破除以药养医、完善医保支付制度、发展社会办医、开展分级诊疗等方面迈出更大步伐,在方便群众就医、减轻看病用药负担上取得更大实效,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水平,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
“互联网 ”正在强势进入医疗行业,传统药企也纷纷“触网”掘金互联网医疗蓝海。国务院已正式印发了《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明确提出积极应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可穿戴设备等新技术,推动惠及全民的健康信息服务和智慧医疗服务,推动健康大数据的应用,实现上述医疗体制改革的目的。
互联网医疗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服务。“互联网”对传统行业的重塑调整,其本质是效率的提升,具体到医疗行业,就是对医疗资源配置利用的优化,让患者和医生、医院管理者更加省时、省心。互联网医疗除了引导患者就医、方便医患沟通,还可以发挥数据搜集和信息运用的优势,对居民健康状况进行跟踪管理,推动健康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
医疗体制长期以来饱受诟病,因为我国实行的是医生定点执业、医生依附于医院救治患者的模式,再加上我国分诊和转诊制度实施不力,医疗专家资源过多地集中在三甲医院,导致患者选择医院比选择医生更关键;专家挂号实行不合理的"排队优先制",导致医生无法筛选到合适的患者,医疗资源浪费不可避免,而且,挂上了专家号的患者,其疾病并不一定与该医生擅长的专业领域吻合,"错配"导致医疗效率低下。未来借助手机、电脑等互联网终端,传统的医疗方式也将发生改变,公众去医院看病、挂号、缴费不再需要排队,甚至直接在家中"求医问药"已经成为现实。目前,在北京、上海、杭州、成都等大、中城市,越来越多的公立医院,借助手机等移动设备提高医疗效率。这些变化让患者从挂号、门诊、检查、手术以及住院等各环节,都能更加便捷。当医疗遇上了互联网,无论是智慧医疗、移动医疗,还是医疗信息化,互联网在医疗行业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都已在从“辅助者”向“引导者”转变。在尝试了经问诊、综合服务、医疗电商等种种模式后,理想中那“以患者为核心”的情景将会实现。
互联网、医院、医药企业、保险……各路巨头纷纷杀入互联网医疗这个行业。在互联网时代下,没有什么是不能颠覆的,所差别的只是政策、时间和方式而已。
从医疗发展趋势上看,医疗与互联网,特别是与移动互联网的结合机会巨大;从行业基本面上看,互联网医疗是“真成长”,将从众多主题中脱颖而出;从政策催化剂角度上看,网售处方药和医生多点执业是最大政策红利,打开行业盈利空间。网售处方药政策的推出将直接影响到互联网医疗企业的直接盈利渠道,未来几年,医药电商空间将从数十亿量级激增百倍,达到千亿量级。互联网医疗与其他互联网渗透传统行业有较大区别:首先,医疗服务需求是已经被验证的强刚需,而互联网医疗能够让医疗服务跨越时空限制实现更优配置;其次,互联网医疗目前仍然处于起步阶段,相对于整个医疗产业万亿空间,成长空间依然巨大;第三,海外领先商业模式已有成熟案例,互联网医疗能够实现真实盈利。
移动医疗正在经历“井喷”式发展,与其说这一时代突然降临,不如说它经过了长期的积累。移动医疗实际上是医疗互联网化的一部分,其“前身”包括医疗信息化以及pc端在线医疗。
现在,借助移动医疗交流平台,人们可以随时与三甲医院的医生进行交流并征求诊疗建议;在一些医院,患者无需排队就可以直接在手机上挂号、缴费并查看检验报告;利用可穿戴设备,人们可以方便快捷地记录自己的血糖、血压等身体指标。移动医疗将实现“医疗去中心化”,大型的综合性医院会变成急重症处理中心、疑难症处理中心、大型手术中心和医学科研中心,其他的大量职能会被剥离。
我国的移动医疗在几年前开始起步,但是作为一个新事物,移动医疗依然面临很多问题。移动医疗其实是医疗信息化的一部分,只不过采取了移动的方式。我们国家整个医疗信息化最大的问题是顶层设计的问题。医疗领域的信息十分丰富,信息处理的难度比较大,而且医患之间信息严重不对称。无论是移动医疗还是医疗信息化,其核心都是信息要“化”,“化”就是互联、互通、互享。但是现在这些问题仍没有解决。
在“互联网 ”的时代,互联网医疗一度被认为是重构健康管理、就医方式、就医体验、购药方式及医患生态的“灵丹妙药”。但当上市公司、各大互联网巨头等正欲大干一场之时,前不久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言人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基于安全考虑,将禁止进行互联网医疗诊治。除医疗机构提供的远程医疗外,其他涉及医学诊治的工作不允许在互联网上展开。亦有专家提醒,网络问诊需谨慎,如要得到科学诊断,建议患者到医院接受医生的指导。
互联网时代,很多人都已经习惯了通过网络解决很多问题,包括看病找医生。在线辅助问诊是否合法?对此,国家卫计委表示,互联网上涉及医学诊断治疗是不允许开展的,只能做健康方面的咨询。由于远程医疗不同于面对面的诊治,国家卫计委为了确保远程医疗的质量和安全监管,对相关机构和人员都有着严格要求。比如这些服务只允许医疗机构开展,医疗机构开展某一个类别的、某一个专科的服务要具有相应的资质,不能没有这个专科去开展这个专科的远程医疗服务。开展远程医疗服务的医生也要具有相应的执业资质,医疗机构在开展远程医疗服务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行为规范,保证质量与安全,同时还要保障患者的知情权。当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新的情况在不断出现,会不断完善政策,对这些行为加以规范,使互联网医疗取得进一步的发展。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