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普博览-亚博安卓

关于作者

 公众话科学

新几内亚“食火鸡”:一曲凄凉的彪悍哀歌

公众话科学
2010年12月13日

文:程醉
“食火鸡”是鸟纲鹤鸵目鹤鸵科的一种鸟类,学名就叫鹤鸵。它们仅仅分布于大洋洲东部、新几内亚以及附近的岛屿上。吉尼斯纪录上曾经把这种鸟列为最危险的鸟类之一。它们素来以对于侵入其领地的敌人悍然发动“先发制人”的攻击而闻名于世。
森林里的消防队员
新几内亚婆尼岛孤悬于海外,距离本土大约1300余公里。岛上原本没有居民,只有过路的渔民偶尔在此歇歇脚。但从二战以来,由于该岛的战略位置非常重要,于是新几内亚便派遣了一支海防部队长期驻守于此。
2009年初,新兵尼克第一次登上了婆尼岛。令他感到意外的是,兵营并没有象其他岛屿那样建在平坦的森林里。反而是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建造在了远离森林的海边悬崖上。但尼克并不感到特别奇怪,想来也是为了海防作战的需要。
晚上,尼克作为哨兵第一次被派出去站岗。老兵领着他来到哨位之后,特意关照他说,不论发生什么事情也不要翻过那些铁丝网。这时,尼克才注意到哨位的后面布有一层3米多高的铁丝网。这道铁丝网把岛上的森林和兵营彻底的隔离了起来,这让尼克感到非常奇怪。隐约中,他似乎意识到婆尼岛与其他岛屿一定有不一样的地方。
夜幕降临之后,除了远处幽幽传来的海浪拍打海岸的声音外,四周一片寂静。尼克摸出一支香烟点燃,望着浩渺璀璨的星空不由自主的思念起家乡的亲人。一番无可奈何的冥想之后,尼克随手把烟头望森林里一扔然后靠在树上打起盹来。在这和平年代,所谓的放哨对他们这些海防士兵来说不过也只是一种例行的仪式罢了。
就在尼克迷迷糊糊之间,一阵噼噼啪啪的声音从不远处传来。尼克慌忙爬起来一看,糟了!原来,是他刚才随意扔出去的烟头引燃了地面上堆积的落叶。尼克打算去救火,但高高的铁丝网又阻挡了他的去路。他想要翻过去,老兵的叮嘱又让他犹豫不决。
就在尼克进退两难的时候,突然从森林里传来一声犹如闷雷般的叫声。随后,只见低矮的灌木丛由远而近开始异常的抖动。紧接着,一团黑影从灌木丛里蹿了出来。借助火光,尼克发现一只体型庞大的怪鸟出现在了铁丝网的那一边。
这只怪鸟身高在1.5米左右,头顶有一个黄色的高而侧扁的、呈半扇状的角质盔。全身羽毛黑色,但头颈裸露部分为蓝色而颈侧和颈背为紫、红和橙色。最奇特的是在它的前颈上还有2个鲜红色大肉垂。
就在尼克还没回过神来的时候,这只怪鸟已经毫不犹豫的冲向了起火的枯叶。只见它用自己那双硕大的脚不停的在火堆上来回践踏。不大一会功夫,火堆上的火星就被这只怪鸟全部踩熄了。
突然,这只怪鸟又回过头狠狠的盯着满脸惊愕的尼克。随即它转过身子,向尼克猛冲了过来。就在这时,只听着哗啦一声,原来怪鸟撞在了铁丝网上。但是,铁丝网并没有阻挡怪鸟进攻的欲望。它彺回走了几步之后,又迎头朝尼克冲了过来。尼克担心这怪鸟会把铁丝网撞破,于是连忙对着天空放了一枪。
清脆的枪声划破寂静的夜空。怪鸟似乎也被这突如其来的声响吓住了,它随即便钻进灌木丛消失得无影无踪。枪声也同时把尼克的伙伴吸引了过来,在听完他的描述之后。战友们告诉他,这怪鸟就是大名鼎鼎的鹤鸵。它是世界上第三大鸟类,脚上有三趾,每趾都有锋利的爪。由于它天生擅长扑灭森林里的火,所以大家又叫它“食火鸡”。
保卫领地的“防御性”杀手
尽管和“食火鸡”有过了一次近距离的接触,但尼克对它仍然知之甚少。但很快,一个能详细了解“食火鸡”特性的机会便出现在了他的面前。原来,一个政府的科研小组来到了婆尼岛。他们将对岛上的“食火鸡”种群规模、数量已经习性等方面展开全面的调查。而尼克正好奉命担任他们的警戒和保卫任务。
一天早晨,尼克跟随科研小组打开铁丝网进入了这片神秘而陌生的森林。进入森林之后不久,科研小组便在密林中发现了一条条类似人类活动留下的羊肠小道。科学家告诉尼克说,这些小路全部都是“食火鸡”踩踏而形成的。“食火鸡”有个很奇怪的特性,它们每天总是沿着固定的活动通道觅食。久而久之,密林里便出现了这样一条条的小路。
科研小组在安放好一些必要的监控设备之后,便尽量避开这些小路前进。原来“食火鸡”平时性格温顺,但是如果有天敌侵入它的领地,那么它会不顾一切的率先向对方发起攻击。“食火鸡”的三趾上都有非常锋利的爪。中趾的爪就如同一把匕首一样,最长能达到120毫米。这爪特别危险,因“食火鸡”只要一踢就可以用它来杀死敌人或划开敌人的肚皮。
科学家好考试尼克,包括号称所以动物天敌的人类在“食火鸡”猝不及防的攻击下仍然非常危险。据统计,自从80年代以来在新几内亚先后有20几人遭到过“食火鸡”的攻击。其中6人死亡,13人重伤。另外经常还有牛、羊、狗等家畜也因为误入“食火鸡”的领地而命丧黄泉。
就在这个时候,一声闷响从不远处的灌木丛后面传来。“不好,食火鸡来了,快上树。”随着科学家的一声惊呼,只见一只 “食火鸡”低着头,顶着它那著名的角质盔以大约每小时50公里的速度从灌木丛中冲了出来。好在这个时候大家已经爬上了旁边的大树。
坐在树杈上,尼克发现这是一只成年的“食火鸡”,体重大约在60—70公斤左右。它的羽毛呈钢针状下垂,疏松成扇状,散发蓝黑色光泽。看上去质地非常坚硬,所以当它在繁枝茂叶中快速奔跑的时候没有被刮伤。
这时,一位科学家从背包里拿出一个椭圆形的东西扔了下去。这个物体一落地,便产生了震耳欲聋的巨响。刚才还神气活现的“食火鸡”这时却仿佛被人给当头一棒打懵了。只见它全身僵硬,两脚朝天的倒在了地上,只有两只眼睛还在茫然的打转。随后,科学家告诉尼克“食火鸡”还有个更为奇特的现象就是“假死”。
当“食火鸡”受到剧烈的惊吓之后,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它们会出现一种类似死亡的应激反应。用我们的话说就是“装死”,但不同的是“食火鸡”的这种表现是本能的反应,它自己无法控制。一定时间之后,这种“假死”现象便会自动解除。
随后,大家以最快的速度整理好行装离开了这片危机四伏的森林。
贪婪的人类vs彪悍的鸟类
长久以来,“食火鸡”一直无忧无虑的生活在大洋洲的每一个角落。然而,人类的出现却几乎给它们带来了灭顶之灾。当地的土著人,由于经常受到“食火鸡”的攻击所以便逐渐演绎出了一个可怕传说。这个传说流传甚久,内容大致是说“食火鸡”犀利的眼神能摄取人类的灵魂,说它们是恶魔的化身。所以,一直以来土著人都以猎杀“食火鸡”为荣。
更为可怕的是,当第一批欧洲殖民者漂洋过海踏上这片大陆之后。对这个大陆上的特有物种进行了毫无节制的屠戮。“食火鸡”还算是幸运的,它的同伴“恐鸟”就已经在这样的屠杀行动中灭绝了。但由于“食火鸡”那优雅的,有着蓝黑色光泽的羽毛一度成为欧洲贵妇人装点服饰的最爱。所以,对它们的猎杀在1970年以前一直都没有停止过。
后来,随着人类对大自然和野生动物保护的意思逐渐加强。当地政府有关方面才制定出来具体的保护方案。但此时,“食火鸡”在很多地方已经灭绝了,剩下的分布范围也已经缩小到一些荒无人烟的地方。
这些年以来,科学家们一直在致力于“食火鸡”的人工繁殖计划。但由于“食火鸡”性格凶猛,领地意识非常强悍,人类难以靠近。包括动物园里饲养“食火鸡”的的工作人员也经常被它们啄伤、踢伤、撞伤。所以这项计划一直没能成功。
但是,随着一些保护区的建立从70年代末到现在。“食火鸡”的种群数量已经明显增加,科学家们估计现在野外大约还存活着3000—5000只“食火鸡”。联合国也已经把“食火鸡”列为了一级濒危野生动物。表面上看起来,“食火鸡”的小日子似乎是越过越红火了。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对大自然的影响日益加剧。“食火鸡”的处境也显得越来越不妙了。在“食火鸡”的栖息地,由于旅游开发数条公路横穿它们的保护区。疾驰而过的汽车已经成为“食火鸡”最大的天敌。据官方消息,仅仅2008年一年就有23只“食火鸡”因为车祸丧失。目前虽然有很多动物保护组织以及人士在奔走呼吁,要求公路改道。但是,在巨大的经济利益面前,这样呼声又显得是那样的苍白无力。
人与大自然,人与野生动物,如何和谐相处?这是我们人类一直以来都在思考和探索问题,也必然将会是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需要解决的矛盾。记得恩格斯先生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曾经说过: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要对我们进行报复……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界之中的……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