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普博览-亚博安卓

关于作者

 公众话科学

失重舌尖尝百味:太空进餐有学问

公众话科学
2012年06月27日
作者:董子凡 中国科技网编辑

航天员在失重环境下,有两种吃饭方法:一种是类似在地面上就餐,自己把食物送到嘴里;另一种是让食物飘在空中,人过去用嘴咬住它,就像小鸟叼飞虫一样。有时航天员之间甚至会玩“抢食物”的游戏,把别人放在半空中的小块食物抢先叼走。不过玩闹归玩闹,太空中咀嚼食物的时候都要闭紧双唇,千万不能让食物残渣漏到嘴外去。(图片来源:新华/路透)

失重环境下吃饭喝水,也需要特殊技巧。各种食物、零件、用具等要在就餐前固定好,航天员要把装食品的复合塑料膜袋剪开一个小口,把勺子、刀叉伸进口袋里叉着送到口中。菜肴除了“一口吞”,还通常用卤汁、酱汁等增加粘稠度,使剩余的食物容易粘留在容器内部,不易飘出。至于饮料、汤汁和果冻等,还是和早期一样通过容器和软管往嘴里挤。
失重条件下吃饭喝水要求做到“文质彬彬”,“饭要一口一口吃”,动作稍大就可能弄得残渣、水滴和餐具到处乱飘。不仅污染环境,甚至可能影响呼吸,或者造成设备故障。
美国1973—1974年的空间站“太空实验室”由于内部空间较大,配备了首个“太空餐厅”。其中食品冷冻箱、冷藏箱和加热器一应俱全,3名航天员可以围“坐”在餐桌旁,用刀叉和小勺进餐(美中不足的是,所有食品都是随“太空实验室”一开始就发射上去的,最后一批入驻的航天员只能吃两年以前的食物)。
后来的航天飞机则首次引入开放式就餐概念,航天员将多个食品袋、食品盒用尼龙搭扣固定在一个餐盘上,再将餐盘固定在舱壁或自己身上,这样比较接近地面就餐的感觉。现在国际空间站和中国“天宫”的航天员也采用这种就餐方式。
此次与“天宫”对接的“神九”,首次在轨道舱里配备了专用的食品加热器。航天员利用事先配备好的食品材料,几分钟内就可以快速吃上热腾腾的饭菜。而2008年“神七”任务时,航天员要想吃热饭菜只能求助应急电池,热一份需要1小时。当时航天员常舍不得用,常常是热一份饭菜3个人一起吃,或者干脆吃凉的。
至于航天员用餐后的残羹剩饭、废弃包装袋等,则和其他生活垃圾一起放到罐子里,等货运飞船一起带走。货运飞船返回大气层时会把罐子抛出,让其自动燃烧掉。
在现代都市人向往“纯天然”饮食的同时,航天食品的进步却彰显着科技如何克服太空中的特殊挑战,让航天员吃上更加健康、美味的食物。不过,国外空间站开展的植物栽培试验,还预示着航天食品的远期未来——飞向火星、小行星甚至更遥远的目标,可不能指望全靠地面上带去的食品,还要靠航天员变身农夫,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或许,未来的航天食品将由此实现另一种意义上的“纯天然”。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