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雾凇
1、 雾凇是如何形成的?
雾凇:空气中水汽直接凝华,或过冷却雾滴直接冻结在物体上的乳白色冰晶物,常呈毛茸茸的针状或表面起伏不平的粒状,多附在细长的物体或物体的迎风面上,有时结构较松脆,受震易塌落。
雾凇从成因和结构来看,常被分为晶状雾凇和粒状雾凇两种。晶状雾凇的冰晶呈针状、密度很小、结构疏松,多出现在严寒(低于-15 )微风的天气里,由空气中过饱和水汽凝华直接形成;粒状雾凇常为由细小冰粒重叠冻结而成的不透明晶体,一般发生在气温稍低(-2 ~-7 )及风速较大时,由过冷却雾滴或过冷却云滴在地面物体上冻结而成。
雾凇与雪,霜,雨凇等天气现象有什么不同?
雪:固态降水,大多是白色不透明的六出分枝的星状、六角形片状结晶,常缓缓飘落,强度变化较缓慢。温度较高时多成团降落。
霜:水汽在地面和近地面物体上凝华而成的白色松脆的冰晶;或由露冻结而成的冰珠。易在晴朗风小的夜间生成。
雨凇:过冷却液态降水(冻雨)碰到地面物体后直接冻结而成的坚硬冰层,呈透明或毛玻璃状,外表光滑或略有隆突。
大气地面凝(冻)结现象的特征和区别
天气现象 |
符号 |
外形特征及凝结特征 |
成因 |
天气条件 |
容易附着的 物体部位 |
露 |
? |
水珠(不包括霜融化成的) |
水汽冷却凝结而成 |
晴朗少风湿度大的夜间地表温度0 以上 |
地面及近地面物体 |
霜 |
? |
白色松脆的冰晶或冰珠 |
水汽直接凝华而成或由露冻结而成 |
晴朗微风湿度大的夜间,地面温度在0 以下 |
地面及近地面物体 |
雾凇 |
? |
乳白色的冰晶层或粒状冰层,较松脆,常呈毛茸茸针状或起伏不平的粒状 |
严寒时空气中水汽凝华而成(晶状)或过冷却雾滴在物体迎风面冻结(粒状) |
气温较低(-3 以下),有雾或湿度大时 |
物体的突出部分和迎风面上 |
雨凇 |
? |
透明或毛玻璃状的冰层,坚硬光滑或略有隆突 |
过冷雨滴或毛毛雨滴在物体(低于0 )上冻结而成 |
气温稍低,有雨或毛毛雨下降时 |
水平面、垂直面上均可形成,但水平面和迎风面上增长快 |
吉林雾凇与其它地方的雾凇相比,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冬季在我国东北吉林市畔十里长堤上,经常会出现“遍地玉树、满目银枝”的绝妙佳景。这就是气象上的“雾凇”,俗称“树挂”。
在我国,从东北长白山区到西南的峨眉山,从新疆的天山到山东泰山,以至山西五台山、江西庐山和安徽黄山,冬季到处都能见到雾凇的踪迹。其分布特点为高山多于平原、北方多于南方、湿润地区多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吉林省长白山天池气象站一带,是我国雾凇出现最多的地方,年平均雾凇出现天数为179天,从秋季10月到来年3月,每月出现雾凇都在20天以上;峨眉山年平均142天,五台山111天。
据气象部门观测,在平原地区,雾凇的积冰直径一般为10~20 毫米,最大也不过30~40毫米,而在高山地区,则可达200毫米,1969年3月11日泰山气象站测得的雾凇积冰直径竟达272毫米。
我国是世界上有雾凇纪录最早的国家,在《中国三千年气象记录总集》中就可以查到,发生在公元前575年春秋鲁成公十六年的“正月,雨木冰”的雨凇纪录,以及发生在公元前33年汉元帝竟宁元年“大雾,树皆白”的雾凇记录。
有人把“吉林雾凇”与“桂林山水”、“云南石林”和“长江三峡”同列为中国四大自然奇观。“雾凇”是一种天气现象,与“山水”、“石林”和“三峡”列在一起并不太合适。“吉林雾凇”还是与“蓬莱蜃景”、“峨眉宝光”、“黄山云海”和“泰山日出”等“气象奇观”放在一起为好。而“桂林山水”、“云南石林”和“长江三峡”等则应与“贵州天坑”等“地理奇观”放在一起为佳。
?? ?吉林雾凇与当地特殊的气候和地理环境有密切关系。冬季的吉林市,气温有六七十天在-20 以下,而奇妙的是穿城而过的水,居然可在冬日严寒里同样奔流不息。原来,从吉林市溯流而上十五公里就是著名的丰满水电站,冬季吉林的这段江面,源源不断地蒸发水汽,气温与水温的温差常达30 ,足够的低温和充沛的水汽,使空气中过冷的雾滴遇到冰冷的树枝便迅速凝华,水汽直接变为固态,形成雾凇(主要为晶状雾凇)。
由于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所以吉林雾凇具有持续时间长、厚度大、出现频率高的特点。每年从12月下旬到翌年2月底,都是在吉林市观赏雾凇的最佳时节,最多时一年可出现60余次。
与吉林市类似,在黑龙江省伊春地区,有一条库尔滨河,河的上游有一个水电站。每到冬季,水电站发电放水的时候,伴随着水气的升腾,库尔滨河两岸茂密的树林上,也会形成独特的雾凇奇观。
观赏雾凇,讲究的是在“夜看雾,晨看挂,待到近午赏落花”。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陆龙骅 研究员 2013-3-7 cctv10的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