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普博览-亚博安卓

关于作者

李皓,环境科普志愿者,“中科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成员。 198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生物系生物化学专业。1983年至1986年先后在西南农业大学土壤化学系、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生化室工作。1986年至1994年在德国弗朗霍夫(fraunhofer)研究院汉诺威毒理研究所从事免疫生物学研究,1994年获得德国汉诺威大学自然科学博士学位。1995年回国到北京医科大学免疫系做博士后,研究中草药成分的免疫调节作用。出于对当时中国环境状况的极度忧虑,1996年辞职走向社会成为环境科普志愿者。1997年至2007年主要从事引进和翻译国际环境教育影视片的工作。2000年至2004年为国家环保总局环境使者。2008年成为“中科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成员。

做一个讲卫生的中国人(二):传染病与传播途径

李皓
2015年02月06日

关键词:瘟疫;黑死病;鼠疫杆菌;19世纪的欧洲;城市卫生;中国古代的卫生管理;常见传染病与病原体;欧洲卫生革命五件事;减少四害的做法;居家生活如何灭活病原体

体:讲座文稿

文:

公元14-17世纪,欧洲爆发了一种规模很大的瘟疫,传染力极强,称作“黑死病”。黑死病导致了欧洲1/4的人口死亡。意大利和英国各死去了一半的人。欧洲死亡人数总计2500万。1665年发生“伦敦大火灾”,瘟疫终止。
后来学者们发现:黑死病的传播是由老鼠引起的。老鼠身上带一种病原体。这种病原体在鼠蚤叮咬人后,进入人的血液,使人受到感染,再通过人蚤由人传给人。受感染者的淋巴结或肺会发生化脓、坏死,死亡率可达100%。从此,黑死病有了正式的学名,叫“鼠疫”。其病原体是一种细菌,叫“鼠疫杆菌”,这种致病性细菌(简称病菌)能在患者的痰、血液中检查到,也能在无症状带菌者的咽喉中检测到,可通过患者的飞沫传播(肺鼠疫)。由于鼠疫是世界历史上致死人数最多的传染病,而且鼠疫杆菌现在仍存在于多种啮齿类动物身上,人类对它的恐惧感至今还在延续。
传染病流行通常是由卫生状况差引起的。在一本介绍欧洲传染病史的图册上,有一幅关于伦敦工人居住区的铅笔画,画于1852年。画的是当时伦敦工人居住区人口密集、住房拥挤的状况。画中央有一个路边垃圾堆,一位穷妇人正在捡拾垃圾中的菜渣,一群穷孩子坐在垃圾堆旁玩死老鼠,还有一个小孩正在垃圾堆上玩倒立。这幅画体现出:即使到了19世纪中期,伦敦的城市卫生状况仍很差。这就是欧洲曾多次爆发大规模传染病的根源。
古代中国的城市曾有着令欧洲人羡慕的卫生面貌。在北宋名画《清明上河图》中,能看到有墙皮破损的房屋,这表明,画家并没有掩饰现实中破旧的东西,该图是一幅写实画。但在此幅画中,我们在任何处都看不到有垃圾堆。中国古代对垃圾的管理曾有过极为严厉的法律要求,《韩非子 内储说上》记载:“殷之法,弃灰于公道者断其手。”意思是说:城市居民如果将生活垃圾倾倒在街道上,在商朝要受到断手的处罚。
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曾在700多年前的元朝时代到达中国。他游历了中国多地,生活了约17年后回到欧洲。他口述写成的《马可波罗行纪》曾对欧洲产生过重大影响。对于在元朝时就被称为天堂的中国城市杭州,马可波罗的记叙是:“此城有大街一百六十条,每街有房屋一万”。可见当时杭州的人居已十分密集。“城中街道皆以石铺地,由是通行甚易,任往何处不致沾泥。”“城中浴所三千,水由诸泉供给,人民常乐浴其中。”这些描述使人能看到,中国古代的城市街道干净、人民讲究卫生的实情。这也许是中国历史上较少爆发长时间大规模传染病的原因之一。
常见传染病与病原体举例如下:
由细菌引起:鼠疫(鼠疫杆菌)、霍乱(霍乱弧菌)、痢疾(痢疾杆菌)、梅毒(梅毒螺旋体 )、淋病(淋病双球菌)、麻风(麻风杆菌)、结核(结核杆菌)、流行性脑膜炎(脑膜炎双球菌)、白喉(白喉杆菌);
由病毒引起:肝炎(肝炎病毒)、非典(sars病毒)、手足口病(肠道病毒)、流感(流感病毒)、艾滋病(hiv病毒)、小儿麻痹症(脊髓灰质炎病毒)、登革热(黄病毒)、埃博拉出血热(埃博拉病毒;
病菌和病毒能进入人体的途径主要有三条:一是通过鼻进入,比如飞沫、灰尘携带的病菌或病毒;二是通过口进入,比如饮水、食物被病菌或病毒污染;三是通过皮肤进入,比如皮肤有损伤,却接触了病菌或病毒,或是被带有病原体的虫子叮咬。
在人的生活环境中,容易传播病原体的典型生物有跳蚤、蚊子、苍蝇、蟑螂和老鼠。举例如下:
(1)跳蚤,吸血致人奇痒,可引起皮炎,可传播鼠疫、鼠性斑疹伤寒等传染病。
(2)蚊子,通过叮咬可传播的疾病主要有流行性乙型脑炎、疟疾、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丝虫病等。
(3)苍蝇,能携带的病菌有60多种。一只苍蝇的体表可沾有上百万个细菌。 蝇类能传播的疾病很多,比如痢疾、伤寒、霍乱、脊髓灰质炎、结核、沙眼、肝炎、寄生虫病等。
(4)蟑螂,可取食粪便、痰液、浓血、食物残渣、垃圾等,嗜食含糖和淀粉食物。摄取食物时,常吐一些胃囊内溶物,并排便于食物上。它们已被证明可携带约40种对脊椎动物致病的细菌,如麻风分支杆菌、鼠疫杆菌、痢疾杆菌、绿脓杆菌等。蟑螂能携带、保持并排出病毒,包括柯萨奇病毒(引发手足口病),脊椎灰质炎病毒等。
(5)老鼠,能传播的传染病至少有35种。解放军302医院医学博士刘士敬曾撰文对此做了详细介绍,以下是他撰文的节选:
“鼠疫:主要经过带菌的老鼠传播。临床上常伴有寒战、高热、出血和休克等全身症状,死亡率很高。
地方性斑疹伤寒:主要通过老鼠身上的鼠蚤传播。另外,食入被病鼠尿、粪污染的食物也可受到感染。本病起病较急,体温可高达39~40摄氏度,部分患者在胸及腹部出现皮疹,24小时内遍布背、肩、四肢等处。
流行性出血热:典型的临床表现是:头痛、腰痛、眼眶痛,称为“三痛”;面红、劲部红、上胸部红,称为“三红”;发热、出血、肾损害称为“三主症”。容易并发内脏出血、肺水肿及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老鼠等啮齿类动物是出血热病毒的隐匿场所。人们接触鼠类排泄物、分泌物后,经损伤的皮肤和粘膜侵入人体。另外,鼠排泄物污染的尘埃,可经呼吸道进入人体。
钩端螺旋体病:多发生于水稻秋收或暴雨、洪水泛滥之后。症状表现为急性发热与全身酸痛,以小腿腓肠肌和腰背疼痛较突出,肢体软弱,甚至难以下床站立,重者可出现肺出血、黄疸、肾衰、甚至死亡。”
老鼠、跳蚤、苍蝇、蟑螂曾都在欧洲国家大量存在过。在马克思的出生地德国特利尔市,有一幅画于19世纪的油画,画的是1840年特立尔市中心的集市广场。画面上的集市,地面凹凸不平、到处是随意倾倒的垃圾和污水。城市上空充满灰黄色的污染雾霾。在集市的一个角落里,有几个穿制服的人在聊天,看上去他们是市政管理者,却对满地污物视而不见。可见,那时德国的城市卫生管理也很不好。
正是在19世纪中后期,饱受传染病之苦的欧洲,开始了一场认认真真的卫生革命。他们主要做了五件事:一、对传染病患者进行隔离;二、修建引流污水的设施;三、重视垃圾的清运与处理;四、注重杀虫与消毒;五、要求家庭主妇必须定期打扫房间、定期更换衣被,并要把卫生习惯传授给自己的孩子。
1993年,笔者到德国特利尔市旅游,亲历了中心集市广场。那幅老油画中的楼房都在,但粉刷维修得像新的一样。集市仍在继续,但地面干净,商棚整洁成了广场特有的景观。在集市旁,人们坐在阳光下尽情享受露天咖啡。广场上的天空透明而蔚蓝。从1840年到1993年,特利尔市中心集市广场的建筑几乎没有变化,但其卫生状况却发生了质的飞跃。这就是欧洲卫生革命的成果。
在中国,老鼠、蚊子、苍蝇、蟑螂被称为“四害”。让它们远离人的生活空间,使它们的数量不会大量增生,就能有效减少它们将病原体传播给人的机会。以下是一些可行办法的汇总。
(1)防鼠:1. 垃圾容器须封闭,垃圾中不能有剩食,否则会给老鼠提供繁殖条件。2. 住房、粮仓的设计要能防鼠。3. 可能被老鼠污染过的食品绝对不要吃。4. 由于猫有捉老鼠的习性,不要接触野猫。养家猫者不可与猫过度亲热,要常使用灭蚤药液给家养猫、狗洗澡。5. 人要定期洗澡、更衣换被,避免虱子、跳蚤在人体上滋生。
(2)防蚊:1. 保护水体生态,使蚊子幼虫被天敌吃掉。比如,水中有小鱼可吃掉蚊子幼虫孑孓.适宜蛙类、蜻蜓生存与繁衍的水体也能有效减少蚊子的数量。2. 夏季雨后及时清除马路边的小型积水坑,以避免蚊子滋生。3. 出汗后及时洗澡,保持皮肤清爽,并涂抹带薄荷味的驱蚊油或风油精,也可在外出时吃些大蒜驱蚊。4. 居室使用纱门、纱窗、蚊帐防蚊。
(3)防蝇:1. 垃圾箱设计要注意防蝇,最好使用带盖的。要及时处理易腐垃圾,不提供苍蝇滋生的条件。2. 保持室内清洁,不产生吸引苍蝇的气味。3. 使用纱门、纱窗避免苍蝇入室,饭桌上使用纱罩避免苍蝇玷污饭菜。4. 保持厕所无臭味,便池下水口应有水封或盖封,无裸露的排泄物,粪便封闭式处理。
(4)防蟑螂:1. 擦净厨房台面与柜板,餐具保持干燥可避免吸引蟑螂。2. 地面不铺地毯,以防蟑螂在地毯下大量繁殖。3. 室内不留无法清洁的死角。4. 发现蟑螂时,及时拍死,可使用无毒药物法灭蟑。
要想在家中对食物、餐具、衣物、居室进行灭活病原体,可分别采用三种方法。一是加热。病菌与病毒都含有蛋白质,温度在摄氏60-70度时,绝大多数蛋白质都会变性,因此,病菌与病毒随之失活或死亡;二是紫外照射。病菌与病毒的核酸吸收紫外线后,易发生变性与断裂,于是将不再具有感染性或死亡。太阳光就有紫外线,因此,晒衣服和棉被是消灭病原体的好方法;三是化学消毒,使病菌与病毒的结构受到破坏。但使用消毒液时,务必注意不要引起对健康的危害和环境污染,不要使用有强烈刺激气味的消毒剂。肥皂是十分安全的能灭活病原体的清洁用品,因此,洗手、洗衣可使用皂液、皂粉。
个人卫生、室内卫生、环境卫生和传染病的监控,这些都关系到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甚至全世界人民的健康保障。一个城市,如果能从家家户户开始,搞好自家的卫生,保持环境的卫生,就能大幅度减少传染病发生的机会,使全社会人人受益。因此,要求作为社会公民的每一个人,作为社会单元的每一个家庭都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具有重大的公共意义,也能给国家减少预防、控制和治疗传染病的财政开支。
(第二部分完)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