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普博览-亚博安卓

关于作者

李皓,环境科普志愿者,“中科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成员。 198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生物系生物化学专业。1983年至1986年先后在西南农业大学土壤化学系、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生化室工作。1986年至1994年在德国弗朗霍夫(fraunhofer)研究院汉诺威毒理研究所从事免疫生物学研究,1994年获得德国汉诺威大学自然科学博士学位。1995年回国到北京医科大学免疫系做博士后,研究中草药成分的免疫调节作用。出于对当时中国环境状况的极度忧虑,1996年辞职走向社会成为环境科普志愿者。1997年至2007年主要从事引进和翻译国际环境教育影视片的工作。2000年至2004年为国家环保总局环境使者。2008年成为“中科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成员。

北京硬化河道会毁掉河流生态

李皓
2016年07月01日
文?体:致政府的信
关键词:河道治理误区;硬化河道的危害;河水水质保护;城市河流的价值与功能;水生态保护;河流重新自然化;水资源保护
正文:
今年(1999年)北京城市河段的治理方式受到了环境生态专家、城市建设规划专家和一些水利专家很大的质疑和批评。工程使用石质和水泥材料来铺设硬化河底、建造硬质陡峭河岸、砍掉河岸边上的树木、清理沿岸野生植物等方法,对城市河流的水质保护、河水中和河岸上的生态保护、水资源保护以及城市居民的生命安全是十分不利的。
这样建造河道或引水渠的做法在近年来国际上出版的环境科学教科书中被反复告诫为要尽量避免的做法。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德国、美国已经先后大规模拆除了河道和引水渠的水泥板结构,并在努力恢复河水与河岸的自然生态,因为人们认识到了软化河道对保护植物和动物资源、保护水质、防止水资源流失和防洪都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北京修建硬化河道并在一些河岸边砍倒树木有这样的理由:
1)北京的河道是引水渠。为避免水量损失(渗入地下),因而修建了硬质河底;
2)河道输送的是饮用水,砍掉树木是防止树叶掉到河中污染河水,也避免给树木打农药时农药污染河水。
然而,这两个问题中的第一个“理由”在没有充分的调查研究的数据上(比如:软底河床会使水量流失多少?修建软硬相间的河段如何?),并不能成为北京非得修建硬化河道的理由。
第二个“理由”是对树叶的生物性质不了解。首先,河岸的树叶只会有很少部分进入河水;其次,树叶会净化水,而不会污染水。森林的泉边充满了树叶,水质却纯净;第三,让河岸边生长出野生植物(灌木、野草、野花等),河边树上的虫子就会减少,即使有了虫,它属于大自然的一部分,没有必要使用杀虫剂来治理,通过生物间平衡的调整,河岸生态就会越来越健康。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近年来国际环保界对城市河道的评价:
城市河道的主要价值和功能有:
a) 城市中野生植物和动物的重要栖息地;
b) 人们休闲喜欢的去处;
c) 垂钓的地方;
d) 洪水引流处;
e) 被处理后的城市生活废水排水道;
f) 城市地表水水库
北京修建硬质河道最根本的一个原因是增加水深使河道通航,但如若不能良好地保护河水水质和生态,通航事业将是难以长久维持的。因为用水泥板建造河床会带来多方面的危害,最终结果将是既破坏水资源,又破坏旅游资源。危害的主要方面有以下几点:
a. 河岸和河底的硬化使河变成了沟,河床没有了泥层,水中难以生长具有净水功能的植物、微生物、鱼和其它水生生物,河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会大大减少,由此河水失去自净能力,水质会越来越差;
b. 两岸缺乏树木,河床硬化的河道易受阳光照耀影响而水温变化大。这不利于水中生态平衡的建立,因而可能导致传染性病菌和病虫在水中大量繁殖,危害人民健康;
c. 硬化的河床和河底阻止河水渗入地下,这十分不利于补充城市地下水。另外,由于硬化河道一般是直线型,水流速度比弯曲河道快,这会加重城市水资源的流失,降雨量大时,还会给下游地区造成洪水爆发的危害;
d. 硬化的河岸不能生长天然植物,就没有了保持水土的屏障。这一方面会使河水流速加快,由此加速当地淡水资源的迅速流失;另一方面使河岸上的泥土易进入河中,加快河底泥沙堆积,形成不断需要进行河道清淤的恶性循环;
e. 河中生物的减少与河岸天然植物种类的缺乏会使沿河生存的野生生物种类减少,比如靠水栖息的鸟的种类和数量减少,破坏城市的生物多样性资源;
f. 河岸两边以石质材料铺设,难以生长出天然的草、灌木和多种树木,这有悖于21世纪国际城市景观以展示本地保护生态和生物多样性为重要内容的现代审美观,因此,河道不会成为长久的、令人喜爱的的旅游休闲景点。河道的重建(比如彻底除去河床的水泥板),使河床恢复自然,将不可避免。
目前保护城市河道的国际做法是尽量还河道以天然状态。包括以下方面:除去以前人工在河岸或河底建造的任何水泥板设施,软化河床,尽量使河流自然弯曲,这有助于防洪和补充地下水。让两岸长出多种野生植物,使河水中的水生生物与岸边的植物、栖息昆虫、小动物、鸟等形成天然的生态环境和平衡。
在国际上的城市以尽量把自然引回城市、尽力保留城市中所剩不多的野地、尽量恢复城市河道的自然面貌为审美追求的今天,我国的城市建设却正在投巨资将自己的环境往相反方向改造,不能不说是一极大的失误。
为了避免今后发生此类错误,加强城市建设与生态保护方面的国际信息交流是非常重要的。工程设计单位和工程决策机构要让真正懂得城市环境和生态保护的专家和学者参与城市建设方案的讨论。在对城市重大建设项目做出决定之前,把方案通过报刊和电视公布于社会给予充分讨论,征集建议和意见,以便我们少走弯路,尽量少花百姓的钱,做出效果好的事情来,也能使我们一步到位地用20世纪九十年代国际提倡的简单、易行的方法解决好中国城市面临的环境与生态保护问题。
参考文献:
1. 美国1995年出版的《环境科学》大学教科书。书名:environmental science,作者:美国环境科学知名学者:danial b. botkin 和 edward a. keller。
2. 德国1996年出版的《自然资源-水》,由德国水系保护联盟编写出版。
3. 德国1995年出版的《德国下萨克森州河道水系恢复自然计划》,由德国下萨克森州环境部编写出版。
(完,此文于1999年2月提交致北京市海淀区人大会议)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