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4日至25日,庆祝“固体原子像”成立30周年暨2015年度先进电子显微学学术研讨会在郭可信楼举行。叶恒强院士、李斗星老师、王元明老师、固体原子像研究部全体师生、东北大学张彩碚教授等所内外100余人参加了本次学术研讨会。
研讨会上,固体原子像实验室的创始人之一叶恒强院士深情回顾了创立实验室的历史背景,包括当时已取得的重要研究成果、科学院的改革举措以及国际机遇等。随后,叶恒强院士在对目前国际科技形势以及国家大的科技政策等方面进行深刻解读的基础上,激励大家肩负历史责任、抓住机遇、迎接新的挑战。王元明老师把自己对生命和生活的感悟通过数学函数的形式来表达,风趣睿智。
固体原子像研究部的全体在岗科研人员以及部分博士研究生共24人结合各自科研经历以及最新研究成果分别作了精彩报告。他们充满自信地展示了不同维度材料中缤彩纷呈的原子图像,尽情讲述了物质科学中原子像的故事。学术研讨会自始至终气氛活跃,学术氛围浓郁。
固体原子像研究部主任马秀良研究员在作会议总结时指出,固体原子像实验室是几代人通过辛勤耕耘传承下来的宝贵资产,经过30年来的不懈努力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电镜文化”并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我们要肩负历史的责任感,继续传承老一辈科学家诚实为人、踏实做事的优良传统,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以材料科学中前沿问题的探索、基本科学问题的再认识与新理解为目标,力争继续产出能够代表学科前沿的重大原创性成果。
固体原子像研究部的前身是中国科学院沈阳固体原子像开放实验室,由我国著名科学家、教育家郭可信先生与叶恒强研究员创立于1985年。自成立以来,实验室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目前活跃于海内外的电子显微学人才,是我国材料电子显微学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曾在80年代初独立发现的五次对称准晶被西方学者称之为“中国相”,相关研究成果曾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等多项国内外奖项。
近年来,固体原子像研究部的研究人员以像差校正电子显微镜为主要研究手段,在功能界面与畴壁电子显微学、纳米金属原位电子显微学、拉乌斯相的精细结构、不锈钢点蚀形核机理以及工程合金中第二相分解机制等研究方面相继取得了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研究成果。特别是在实验室成立30周年之际,他们在多年学术积累的基础上在铁电材料中发现通量全闭合畴结构(science,2015)。该发现突破了长期以来铁电领域基础研究的一个瓶颈,填补了铁电和铁磁强相似性的又一项空白,为研制开发大容量信息存储以及微纳电子器件提供了新的视野和机遇。
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及新加坡国立大学steve pennycook教授(高分辨率z衬度成像技术的开拓者)、德国ruska电镜中心主任rafaldunin-borkowski教授以及日本东京大学纳米技术中心主任yuichi ikuhara教授等国际知名电子显微学家近日分别以不同的方式对固体原子像实验室成立30周年以及在过去的30年里所取得的优异成绩表示祝贺,并对实验室未来的发展致以良好的祝愿。
固体原子像研究部教职工在郭可信铜像前合影
固体原子像研究部全体师生在郭可信楼前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