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chess brother
?
现今已知的两栖动物大约有7000多种,包括有尾目urodela、无尾目anura和蚓螈目apoda;其中有尾目和蚓螈目只是其中很少一部分,大约占10%的比例。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特别是水污染)、环境破碎化、外来物种引入和弧菌病等,两栖动物种群数量急剧下降。但是,对于两栖动物数量至今仍持续下降的原因,我们还知之甚少,也是科学界持续讨论的一个话题。图1. 普雄原鲵 (来自peng et al., 2010)
?普雄原鲵的原始记录是这样的:在越西县普雄海拔2900 m的小溪旁的一个储存马铃薯的废弃地窖内采到一号原鲵标本。根据标本“左右鼻骨间具有一片鼻间骨” 特征(图2),建立了隶属于小鲵科hynobiidae的原鲵亚科protohynobiinae,原鲵属protohynobius,命名为普雄原鲵protohynobius puxiongensis(费梁和叶昌媛,2000)。后根据系统发育学(图3)和形态解剖学特征(图4),认为普雄原鲵应该是小鲵科拟小鲵属pseudohynobius的成员,因此将原来的拉丁名protohynobius puxiongensis更名为pseudohynobius puxiongensis(peng et al., 2010)。图2. 普雄原鲵头骨背面观. a- 来自费梁和叶昌媛(2000)的描述;b-来自模式产地个体描述(peng et al., 2000)
?图3. 线粒体基因组数据构建的现生小鲵类物种的系统发育关系(来自peng et al., 2000)
?2007年至今,中科院的动物保护工作人员在wwf、四川省林业厅和申果庄自然保护区的支持下,相继开展了对于普雄原鲵的本底调查,于越西县普雄的相应地区发现该物种的分布地(包括产卵场);在调查过程中,发现普雄原鲵的成体、亚成体、幼体和卵带,对其生活环境温度、水环境ph值、气温等因子进行了非常详细的记录(艾永斌等,2015),掌握了该物种的相关栖息地环境因子的一手资料。非常遗憾的,发现普雄原鲵的几处栖息地虽然都位于保护区内,但是这些区域是当地居民的放牧、零散居住地,甚至是当地居民小水电区域(调查时该地区尚未通电),对该地区的破坏非常严重。同时,当地有人将此物种与山溪鲵混淆,捕捉贩卖,给本来就脆弱的物种种群极大的破坏。
普雄原鲵在iucn评估为数据缺乏(dd;fei & ye,2004),更没有列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汪松和解焱,2009)、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两栖类和爬行类)(汪松和赵尔宓,1998)和四川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但是,环保部和中国科学院联合公告(2015年第32号)《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卷》以及《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卷》评估报告(http://www.mep.gov.cn/gkml/hbb/bgg/201505/t20150525_302233.htm),将普雄原鲵评估为极危(cr)物种,有利于加强该物种的保护。
1965年,自该鲵公诸于世的数年间,由于其独特的分类地位,中外科学家对此鲵颇为关注;同时,普雄原鲵中的古化石类群的骨片特征(质疑:骨片是否存在),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参考文献
1. 费梁和叶昌媛. 2000. 中国西部小鲵科——新亚科、新属、新种的记述(两栖纲: 有尾目). 《两栖爬行动物学研究(第8辑)——亚洲两栖爬行动物学第四届国际学术会议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