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普博览-亚博安卓

关于作者

 陈安国,浙江省临海县人。1958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生物系动物专业。先后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北京)、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西宁)和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长沙)从事农业害鼠害虫生态与控制研究42年,主持完成中科院、省和国家的重大、重点、攻关、科学基金及国际合作项目的课题12项,参与8项。1992年10月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主笔或合作正式发表研究报告为主的科技论文70余篇、专著4本,并写作科普作品20多件。代表作有《小家鼠生态特性与预测》(1993,科学出版社)、《长江流域稻作区重要害鼠的生态学及控制对策》(1998,《农业重要害鼠的生态学及控制对策》第3章,海洋出版社)等。与郑智民、姜志宽合作主编《啮齿动物学》(第二版于2012年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

最受伤,两巨鼠——法律保护之鼠(三)

陈安国
2014年11月13日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1988)收列了啮齿目2个种:河狸与巨松鼠为什么列入?因它俩价值高,贡献大,最受伤,也极具代表性!
河狸castor fiber linnaeus,1758:名不称“鼠”,实是同宗同脉同形的鼠家族成员,并且也难逃“鼠”运——人见即杀。但非恨非厌,只因太“爱”!爱其毛皮,爱其香腺,况且肉丰厚可食。
河狸(引自禹田《十万个生命之谜》2011) 
河狸(引自禹田《十万个生命之谜》2011)
河狸是我国啮齿目体型最大的种,体重18~30千克 ,体长60~100厘米,如一头小猪。体型肥壮,头短而钝,眼小、耳小、颈短;耳、鼻均具瓣膜,能在潜水时关闭。前肢短宽,前足无蹼,爪强,适于挖掘;后肢粗大,趾间具全蹼,其第4趾很特殊,生有双爪甲:一个爪形,一个趾甲形,为搔痒趾。尾宽而扁平如桨状(长23~38厘米 、横宽7~12厘米 ),覆盖角质鳞片。通体色调一致,针毛呈黄棕色,底绒烟灰色,腹毛色稍浅,足背毛色较深。毛皮细密光亮,绒毛厚而柔软,皮革结实,是啮齿目最珍贵的毛皮兽,可作高级裘皮原料制华丽的外衣。尾基部泄殖腔内,雌雄皆有一对香腺,分泌“河狸香”,既可制极为名贵的香料,又是维吾尔药重要成份。正是这毛皮、香腺两大宝,招来杀身之祸,被捕杀几尽!
河狸营半水栖生活,主要栖息在针叶林或针阔混交林区的河流两岸。昼伏夜出,善游泳和潜水。以杨、柳、桦、榆等树皮、枝干,及芦苇与岸边杂草为食。秋季有贮藏食料的习性,把食物用石头压在水底,备结冰后取用。不冬眠,但严寒时增加睡眠。性好群栖,能挖掘数十厘米宽、交互连通的小运河,以利活动与取食。能咬下并运输树木枝干,交错叠置在河旁筑坝拦淤泥沙形成水库,以保持其生活区稳定水位,其坝长可达200米,宽4米,高2~3米。其居住的“小屋”就建在此水库边,用树枝搭建,外表涂以泥浆完全封闭,高1.5~3米,底部直径约2.5米。卧巢在水面以上,通常有多个出入口,有的在河边树根下,但至少有1~2个洞口开在水下,便于沿地道潜水逃脱。河狸做这些事通常是群体行动,它们一起挖沟,一起筑坝,当泥沙淤积使水体变浅时,就将坝体加高,使水库总保持约1米水深。河狸门齿大而锐利,能啃断直径30~40厘米粗的树干,但通常只咬伐10厘米左右的树用来筑坝,咬伐一根要花1个小时。在树将倾倒之前,会用尾巴敲打地面,警示同伴注意安全。
河狸每年繁殖1次,1~2月交配,4~5月产仔,每胎1~6仔。寿命12~20年或更长。
河狸科castoridae为北方种类,全球现存仅河狸属castor 1属;该属只有2个种,一称北美河狸castor canadensis,分布于美国和加拿大。该鼠在美国蒙大拿州的杰斐逊河建造了世界上最长的河狸坝,长达700米,坝上不仅可以走人,还可跑马。另一称河狸c. fiber即本种。本种共有2个亚种,分散于欧洲和亚洲北部的极少地区。分布在我国、蒙古西北和俄罗斯乌拉尔以东的是乌拉尔亚种(c.f.pohlei ?serebrennikov, 1929),其毛色最为鲜明浅淡。现在,我国河狸仅保存在新疆阿勒泰地区的乌伦古河上游(即布尔根河)地区,其他分布点已绝迹。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03)将本种列为“近危(nt)”,并指明本亚种cfiber pohlei为“易危(vu)”。但它在我国分布的种群,经我国《红皮书》(1998)、《红色名录》(2004)2次评估,皆达“濒危(en)”级。
其致危因素主要有:①偷猎;张网捕鱼误伤小河狸。②每年秋冬当地居民大量砍伐两岸河谷林作燃料和建房用,而它们正是河狸的主要食物与筑巢材料,致河狸生活基地岌岌可危。③乌伦河水系两岸农牧活动逐年增加,牲畜不仅与河狸争夺食物,还损坏河狸的地面巢和洞穴。④农业灌溉增加,河道多处被拦截引水,水位下降,冬季不少河段彻底封冻对河狸的生存极为不利。
为保护河狸及其栖息环境,1981年建立了新疆布尔根河狸自然保护区(青河县),面积约5000公顷 ,经数年保护,数量已有所增加。1988年河狸被列为啮齿类首个国家 级重点保护动物,1998年《红皮书》针对致危因素,提出加强河谷林的管护、在河狸分布区沿岸500米以内要绝对禁止放牧和割草、协调解决农牧业用水等保护措施;并建议研试向最近距离只有几十公里的额尔齐斯河重新引入河狸,以恢复其分布区。
巨松鼠(引自夏武平等《中国动物图谱?兽类》1988) 
巨松鼠(引自夏武平等《中国动物图谱 兽类》1988)
巨松鼠 ratufa bicolor(sparrman,1778):别名树狗、大黑松鼠,是树栖松鼠类中体形最大者。体重1.3 ~2.3千克,体长27~47厘米;尾长36~52厘米,超过体长之1/4。头短圆,眼眶黑色,下唇具二块小黑斑,耳壳显著并有蓬松短毛簇;尾圆而蓬松,尾端有时带浅土黄色。全身除腹部和四肢内侧橙黄色,颊至耳基、颈侧及嘴周黄色之外,其余各部均乌黑色,且有光泽。因其皮张大、毛长密、底绒厚、外观美丽,在松鼠类中首屈一指,也被视作优良的毛皮兽,遭极度捕杀。
一般生活在中海拔500~1000米热带季雨林的高树上,尤喜河谷两旁陡坡的高树。以小树枝叶筑椭圆形巢于高树枝桠上,接近树顶,形如鸟巢而较大;并会利用树洞藏身。通常在白昼单只或成对活动,很少集群。活动周径约2~3千米。爪锐利,呈钩状,行动敏捷,跳跃能力很强,会伸直长尾司平衡。会发出“嘎嘎”叫声,声音短而粗。每年可能繁殖2次,但发情交配较集中在春季,产仔较集中在夏季。以果实、嫩芽和花为食,食果肉而弃果皮和核。
松鼠科sciuridae巨松鼠属ratufa共4个种,广泛分布于亚洲南部,自中、印、中印半岛、马来半岛至印尼。我国仅巨松鼠r.bicolor 这1个种,分布在云南、广西和海南岛。由于它是严格的树栖动物,一旦林木被伐,便失去了生存条件;更因它是良好的毛皮兽,遭人过度捕猎。几十年来种群数量显著减少,很多地方已绝迹。国内两次(1998、2004)评估皆属“易危(vu)”。
巨松鼠已列为国家 级重点保护动物和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 。除禁猎、保护栖息地和限制贸易等基本措施之外,1978年起已有若干动物园饲养繁殖。
这一北一南两种有趣可爱的动物,长期以来给人类献毛皮、献香腺、献肉身;在新中国缺钱的年代,同其它毛皮兽一起出口创汇,更是功不可没!现在其自身已处濒危、易危境地,在许多地方甚至已绝迹。我们人类可不能如此对待朋友呵,国家立法保护实在应该,大家都应从两巨鼠由盛而衰的蒙难史中省悟,坚决反对偷猎滥伐,积极宣传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意义,配合保护本地野生动植物,同当建立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促进派和实践者!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