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普博览-亚博安卓

关于作者

 陈安国,浙江省临海县人。1958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生物系动物专业。先后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北京)、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西宁)和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长沙)从事农业害鼠害虫生态与控制研究42年,主持完成中科院、省和国家的重大、重点、攻关、科学基金及国际合作项目的课题12项,参与8项。1992年10月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主笔或合作正式发表研究报告为主的科技论文70余篇、专著4本,并写作科普作品20多件。代表作有《小家鼠生态特性与预测》(1993,科学出版社)、《长江流域稻作区重要害鼠的生态学及控制对策》(1998,《农业重要害鼠的生态学及控制对策》第3章,海洋出版社)等。与郑智民、姜志宽合作主编《啮齿动物学》(第二版于2012年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

省级重点保护的3种鼠——法律保护之鼠(二十一)

陈安国
2015年08月04日
【关键词】法定保护动物? ?麝鼠 倭花鼠? 白腹巨鼠∕小泡巨鼠

省级重点保护的3种鼠

——法律保护之鼠(二十一)


本篇讲述未列在《国“三有”动物名录》上、系各省自行选定为“地方重点保护”的3种鼠,其基本生物学资料汇总于下表:
biao1

麝鼠 ondatra ?zibethicus

麝鼠ondatra ?zibethicus(linnaeus,1776):别名麝香鼠、青眼貂、水耗子,英文名common muskrat musquash,系仓鼠科田鼠亚科麝鼠属,该属仅此1种。是田鼠亚科里体型最大者,营水陆两栖生活;以尾侧扁和后足具半蹼2项特征,区别于国内田鼠亚科其他种类。
sheshu
体长一般23~36厘米 ,体重0.8~1.5千克。体形粗壮,吻钝圆,眼小;耳短,隐于毛中,耳孔有长毛堵塞;尾长约为体长的2/3 ,尾毛短稀、具小而圆的鳞片;乳头3对:胸部1对,鼠蹊部2对。
栖息于水草丰富的沼泽湖泊、河流沿岸,善游泳和潜水。在水中时,头、身及尾常呈一水平线,停留水中不动,可达数分钟;闻声惊动即潜入水下,亦可达数分钟之久。一般筑巢于岸边洞穴中,以干草为窝,巢穴至少有2个洞口,一在水上,一在水下;偶可见栖于水面浮巢中。取食活动主要集中在晨昏,喜食水边或水生的植物根、茎、叶,也采食小水生动物及岸边农田作物。每年可产3~5胎,孕期22~30天。每胎通常5、6仔,最多可达16仔。不到1岁便可性成熟。
麝鼠是外来种,原产于北美洲的森林地区,20世纪初引入欧洲各国散放饲养,因其繁殖率高,扩散快,现在分布较广。我国分布的麝鼠有两种来源,一是由前苏联自然扩散到新疆北部、内蒙古和黑龙江省东部,并形成分布区。二是1957、1958年从苏联引种进行人工散放。如今除西藏外,在各省区的湖泊、沼泽、河流中几乎都放养过,尤其东北、西北,及内蒙古、河北、贵州等地已较多见。
此鼠是经济价值很高的毛皮兽,其毛皮呈棕褐色带光泽,具皮板厚、绒毛密、针毛稀疏光亮等优点,且毛色背腹一致、光润坚韧、轻软美观、沥水性强,不沾雨雪,防寒保暖性能好,毛皮质量可与水貂皮媲美,是制高档裘皮大衣、皮帽、皮领、皮手套等的上等原料,被国家列为重点发展的毛皮动物。另外,雄麝鼠的鼠鼷部有1对香腺(会阴腺),分泌乳黄色油性粘液,具有浓郁的香味,称为“麝鼠香”,既可以代替麝香作为中药材,又是制作高级香水的原料。麝鼠香中含有麝香酮、降麝香酮、十七环烷酮等成分,中环酮、醇类化合物比天然麝香的种类多,其减慢心率的作用更明显,具有消炎、耐缺氧、降血压、抗过敏等作用,还能延长血液凝固的时间,可防治血栓性疾病,且对痔疮、冠心病有特效。麝鼠肉因高蛋白、低脂肪,是鲜美的野味食品。麝鼠油脂可用来制皂、制革,作餐具的涂料、燃料和油漆工业的附加剂等。麝鼠的粪便有驱蚊蝇作用,是制作蚊香的好材料。
麝鼠适应性很强,可以在我国寒冷的东北、干旱的西北地区生存繁殖,也可以在南方多湿温暖、甚至高温炎热的地区落户。放养地应具备水位变化比较稳定、岸边的土质和坡度能满足挖洞的需求、水草丰富、方便隐蔽、冬季冰冻不到水底等自然条件。人工饲养以植物性饲料为主,如芦苇、水草等,也可饲以甘蓝、胡萝卜等,动物性饲料可用淡水鱼类、蚌类等。麝鼠爱活动,但活动范围比较小,区域性很强,活动的时间、次数、路线也有一定的规律性。视觉和嗅觉相当迟钝,但听觉很灵敏。

倭花鼠 tamiops? maritimus

倭花鼠系松鼠科丽松鼠亚科花松鼠属tamiops动物,以前被列作隐纹花松鼠东南亚种t. swinhoei maritimus,所以,湖南省的名录亦以“隐纹花松鼠”之名列入(该省实际上无t. swinhoei分布而是倭花鼠),今据osgocd(1932)以及thorington and hoffmann(2005),重新认定为独立物种。笔者在《法律保护之鼠㈥》中已对花松鼠属及倭花鼠作过简要介绍,此处仅对该种形态特征做补充描述。

三种松鼠之识别(上-花鼠,中-隐纹花松鼠,下-倭花鼠).(引自《中国兽类野外手册》2009). 
三种松鼠之识别(上-花鼠,中-隐纹花松鼠,下-倭花鼠).(引自《中国兽类野外手册》2009).
倭花鼠 tamiops? maritimus(bonhote,1900):别名倭松鼠,英文名maritime striped squirrel。背毛短,呈橄榄灰色;腹毛淡黄色;侧面的亮条纹短而窄,呈暗褐白色,中间的两条亮条纹模糊,侧面一对较清楚,但不像明纹花松鼠那样明显,眼下面的灰白色条纹不与背上其他亮条纹相连。该种区别于隐纹花松鼠的特征是,体型更小、毛被较短而绒细、体背部橄榄色调较浓,其内侧的淡色纹更接近于颈背部色调。

分布中国南部(闽、台、浙、皖、赣、湘、粤、琼、桂、云),延伸至越南和老挝。在东南沿海地区栖于相对低海拔地区,在台湾则通常生活在海拔2000~3000米处。高度树栖性,生活在有橡树、月桂及马尾松的常绿阔叶林或混交中生林内,能在树间作长时间跳跃。

白腹巨鼠(小泡巨鼠)leopoldmys ?edwardsi

白腹巨鼠,现又称小泡巨鼠,为鼠科鼠亚科小泡鼠属leopoldmys物种,系由原先的大鼠属rattus分出。该属头骨窄长,成体的颅全长大于50毫米,听泡很小,其长小于颅全长的12%;是鼠科中体型较大的种类,躯干部粗大,后足长超过45毫米,尾比体躯长,故又称长尾巨鼠属、长尾大鼠属。[形态相似、听泡也小,泡长小于颅全长的15%的白腹鼠属niviventer,乃体型较小,成体的颅全长小于50毫米,后足长小于45毫米。]被毛短而光滑,背毛棕色到浅灰棕色,腹毛纯白色,背腹分界明显。前后足背面中间暗褐色,足侧及趾端白色。尾呈模糊的双色,上深下浅。本属4种,中国仅此1种。
白腹巨鼠leopoldmys edwardsi(彩图引自《中国哺乳动物彩色图鉴》2007) 
白腹巨鼠leopoldmys edwardsi(彩图引自《中国哺乳动物彩色图鉴》2007)
白腹巨鼠(小泡巨鼠)leopoldmys edwardsi (thomas, 1882):别名长尾巨鼠、长尾大鼠、爱氏巨鼠、岩鼠、过山龙、大山鼠。英文名edward’s rat、edward’s long-tailed giant。体重351~560克,尾长而粗,显著超过体长;吻及眼眶周围暗褐色,耳壳大而薄,暗褐色,向前拉能遮住眼部;前足背中央区有一暗褐色斑块。体背面毛棕褐色或褐褐色,腹面纯白色。尾上面黑褐色,下面白色,末端多为灰白色或全白。听泡小而低,不及颅全长的1/10。门齿背面为棕黄色,侧面和腹面为牙白色。乳头4对,胸、腹各2对。其体较青毛巨鼠berylmys bowersi粗壮,且背毛较柔软(冬季针毛变软),体背毛色较深暗。
系南方山地林区鼠类,栖居在山区竹林、杉、松和阔叶林及林缘茅草、灌木丛生处。喜在山洞内或山涧附近的岩石缝中穴居。在丘陵山地的农田、果园、茶山等生境中也有分布。冬季多在山区岩洞中过冬,春末夏初常发现于山区的田园间。性凶猛,善攀爬,多在夜间活动,活动范围较大。食性杂,吃各种野生果实、树的嫩芽、草的根、茎及种籽,也吃昆虫、蚯蚓及鼠类等。山区土特产品香菇、竹笋、桐子、栗子、茶子等常遭其大量窃食,春夏之交到田园活动时也会损坏稻谷与蔬菜。一年四季均能繁殖,每胎产4~5仔。
分布于西藏东部、云南,向北到甘肃南部,向东到浙江,并至海南岛;向西延伸到印度,向南到印支、缅甸和泰国。但数量不多,为稀有种。

生存状况与保护意义

世纪初对这3种动物野外生存的濒危等级评估,皆属“无危(lc)”级。麝鼠是外来种,是作为重要经济动物引入放养的,对其保护的必要性不言而喻。但该鼠喜好在土坝中打洞筑巢,对河堤、水库等具有危险性,对农作物也会造成一定损害,放养地选择上务必注意回避和控制。而据国外报道,本种在流行病学上为鼠疫、土拉伦斯病、副伤寒等病原的自然携带者,对此应当警惕并做适当检测、防范。
倭花鼠本来就是松鼠科有益动物,只因原先将它当作隐纹花松鼠东南亚种,《国“三有”动物名录》才未明列其名,其实它就属国“三有”动物之列。因此,海南省指其现行名称,湖南省是用了老名称,都定为省重点,江西省则将“松鼠科所有种”一并定为非重点保护,都是相应的入法保护举措。
白腹巨鼠是大型鼠类,对山区土特产及农作物有显著危害,而且其毛皮和肉都有利用价值,易遭人捕杀;但它也具搬运、埋藏树木种子的习性,并对不同树木种子具选择性,对这些植物的种群扩散有利,并可能对林木的更新产生积极影响。它的数量稀少,湖南省当是以“稀有种”列入保护名录。
对这些野生动物的保护,主要是禁止滥捕滥杀,再就是保护森林、沼泽等栖息地。
 
网站地图